湖湘名人—追访陈赓记忆:大将的命运(三)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可惜在那个动荡年代里,这样的生活,对这一对年轻的革命夫妻来说显得太过短暂。
上海岁月
1929年,王根英生下了陈知非,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王璇梅都住在姐姐家,一方面是帮助照看小知非,另一方面,她后来悟道,这也是陈赓出于地下工作的需要,装成一个完整的上海小家庭模式,不会惹人怀疑。
其实从1928年4月,腿伤未愈的陈赓就到特科负责领导情报工作。对那段时光,王璇梅印象很深的是搬家,“一个地方住几个月、半年,稍有情况就立即搬家”,每次搬家前,陈赓与王根英都先把她和小知非送到娘家,待安顿好后再把他俩接到新家里去。
陈赓与王根英的第一个家在辣斐德路一间楼下的厢房里,有一天9岁的王璇梅带着只有2岁多的小知非到街上玩,迎面看见英租界的印度巡捕——上海人称其为“红头阿三”。小知非突然用手指着“红头阿三”说:“你红头阿三的枪,没我爸爸的好。”“你爸爸身上用枪?”“红头阿三”马上警觉地用上海话问,小知非点点头。
于是印度巡捕就一路跟着两个孩子到了家里。正在家里的王根英听到巡捕问枪的事,愣了一下,急中生智:“有,有枪,是他爸爸在永安公司给他买的玩具枪。”说着便到放知非玩具的木头柜里,取出一把木制长枪。“红头阿三”找不出什么破绽,只好离开。
王璇梅回忆此事说:“陈赓有一把手枪,每天放在枕头底下。我后来猜测知非肯定见过,说不定还玩过,所以一直觉得爸爸的枪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次陈赓与王璇梅说起此事,“你们闯了祸,自己一点也不知道,满不在乎的,可把你姐姐吓坏了”。没过多久,陈赓又一次搬了家。
还有一次,王根英带着妹妹与儿子,坐一辆黄包车经过外滩南京东路路口时,突然被一男一女两个巡捕叫住,女巡捕很仔细地搜查王根英,而王璇梅只顾东张西望地看四边热闹。巡捕搜查未果,抬手放人。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次王璇梅与丈夫陈锡联到陈赓家里做客,陈赓还指着她鼻子说:“你这个小傻瓜,什么也不懂,你二姐把手枪缝在你棉袄背里,你一点也不知道。”王璇梅后来才知道,姐姐经常趁自己睡觉时把文件和材料缝在她的棉袄里,因为巡捕一般不会搜查孩子。
“有一天,姐夫说带我们去看变戏法,我和姐姐抱着知非坐一辆黄包车,姐夫单独坐一辆,一起到临街的一个小屋里。屋里有个小戏台,里面有不到20个观众,木头椅子可以移动。变戏法的人拿个空盒子,一会儿变出一把糖来,撒给底下的人,我们小孩子都欢天喜地地吃着糖;一会儿他又拿出另一个空盒子,一下子变出一盒蛋糕,我们又高兴地等着他给大家分蛋糕吃,哪知他一提盒子拿走了……”
过了很多年,王璇梅才想起当时被忽略的一个细节:当她和小知非兴高采烈而又聚精会神地看变戏法时,台下观众席里并没有陈赓,他一直在后台抽空和那个变戏法的人说话。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她并不知道,台上那个年轻又“长得不错”变戏法的人,其实是当时陈赓的上级、大名鼎鼎的顾顺章。而顾顺章就是不听劝阻,在一次变戏法时被抓的。据说当年陈赓到顾顺章家中,发现此人吸毒,回来便感慨地说:“只要我不死,准会看到顾顺章叛变!”他向周恩来汇报了这一忧虑。中央正考虑将顾调离特科时,顾顺章叛变了。
生离死别
1933年3月的一天,陈赓很晚没有回家,王根英焦急万分,她预感到,这一次,陈赓可能被捕了。
此前,陈赓曾有几次险些被抓的经历。有一次,他在电影院里,与一个认识自己的密探打了个照面,彼此都知道对方身份,但碍于电影院人多,对方不好下手。结果一散场,陈赓马上从人群中溜走,回家还跟岳母笑着说:“有个‘包打听’想抓我,他哪里抓得住我?”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