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名人—著名国际革命诗人萧三(三)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这年春夏之交,萧三惊喜地收到了任弼时从莫斯科寄来的一封信。信中描述了莫斯科的自然风光和气候条件,评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状况和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生活等。因为任弼时在湖南第一师附小读书时,萧三曾教过他的音乐和美术等课程,任弼时在信的末尾尊敬地说,若萧老师愿到苏联一游,学生诚表欢迎,谨敬候光临等。萧三怀着激动的心情,反复阅读来信,胸中更加燃起了去十月革命圣地的火焰……他四处奔走联络,寻求帮助。然而,赴俄毫无希望。因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惊恐万状,对办理出国签证很严。于是,他又从柏林辗转回到巴黎,白天在一家叫卡米的云母工厂做九个小时的苦工,晚上则为“少共”机关刊物《少年》撰稿和从事油印等工作,还分工负责“少共”支部对外联络工作。

  “有志者事竟成”。萧三在同法共中央联络工作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法共理论家沙里·拉波波。他向拉波波述说了自己为了赴俄曾去过柏林而不能办到签证的情况。拉波波看着这个诚恳积极向上的青年,非常热情,取出一张名片,在背面写了几句俄文,交给萧三,叫萧三拿着名片去柏林找苏俄驻德使馆的同志办理签证手续。   

    萧三拿着沙里·拉波波的名片,当日便收拾行装重返柏林。他没想到这张名片竟有这样大的作用!他利用这张名片,很快地办好了入俄的签证手续。当他拿到盖有图章、用俄文签述的“允许入境”的签证后,心情异常激动,简直高兴得像孩子一样跳起来:“我要到十月革命的圣地去了!我要到列宁的故乡去了!”他持签证立即返回巴黎,告别曾经朝夕相处,共同战斗的“少共”旅欧支部的战友,再取道柏林,千里迢迢地终于来到了革命的圣地、十月革命的故乡俄国。在瞿秋白的安排下进入了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从此,萧三掀开了生命中光辉的一页,开始了崭新的学习生活!

  萧三在法国时,曾经结识了一位名叫西居列的法国青年。他在西居列那里得到了一本油印的法文小册子,这是《国际歌》的歌词。他觉得像得到了一件革命的宝贝。鲍狄埃和狄盖特作的《国际歌》,旋律庄严雄浑,歌词坚定豪迈,写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求解放的真理,写出他们的共同心声。这首歌自1888年6月在法国里尔一次工人集会上第一次演唱后,始终激励着战斗的无产阶级,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苏联人民唱着它战胜了敌人,走向了胜利。这首战歌自己虽然多次唱过,但歌词原文还是第一次见到,在中国还没有这首战歌的译文。如果能译成中文,在中国传开,那多好啊!于是萌生了把这首战歌译成中文的念头,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同在巴黎的陈乔年同志,由于条件有限,这个愿望当时未能实现。

  1923年暑假,萧三与中国班的同学们到瓦西钦诺村苏维埃农场歇伏时,又向同在中国班学习的陈乔年同志谈起把《国际歌》歌词译成中文的愿望。陈乔年立即表示赞成并愿意和他一起完成这一任务。

  他们首先确定翻译方案,根据法文歌词原文,参照俄译词,本着通俗易懂,押韵上口和便于演唱的原则进行翻译。他们一边翻译,一边演唱,一边修正,经过无数次反复推敲,终于在这个假期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命——首次把《国际歌》译成了中文。

  新学期开始后,中国班的同学在东大校园里,用中文演唱起《国际歌》。不久,几位同学奉调回国,便把萧三与陈乔年合译的《国际歌》带回国内,首先在《工人读本》和《工人之路》中刊登,很快便在神州大地传开了。这首无产阶级战歌传到中国后,鼓舞和激励了多少中国劳动大众和革命者为寻求解放,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啊!他们唱着这首战歌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他们唱着这首战歌,不屈不挠,毕生战斗!他们唱着这首战歌,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驰名国际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中国革命进入紧急关头。萧三遵照党组织的指示离开上海来到海参崴。

  当他滞留海参崴去为工人夜校讲课时被一辆飞来的滑雪车撞倒,摔成了脑震荡,睡在医院里半个月未醒来。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在莫斯科共产国际总部工作的瞿秋白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通过共产国际驻海参崴的代表同萧三联系,设法将他接去莫斯科治病。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