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名人—著名国际革命诗人萧三(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在长沙岳麓山下的刘家台子聚集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萧三、陈书农、陈绍休等13位青年,他们在讨论成立一个组织的名称、宗旨、章程。经过大家充分讨论,将这个组织定名为“新民学会”,确定以“砥砺品行,革新学术,改良人心风俗”为学会宗旨。推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在讨论学会纪律时将萧三提出的“不懒惰”一条加了进去。“新民学会”成立后,他们把向外发展,寻求新思想和新文化作为重要议题。这时,提倡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传到湖南,萧三认为这是继续求学和谋求向外发展的好机会。但要赴法留学,就要先去北京,因为留法勤工俭学的主持者和华法教育会都设在北京,并在北京、保定等地创办了法文补习馆,他们所崇敬的杨怀中先生又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在北大任教。于是,这年的八月,萧三与毛泽东、萧子升、罗学瓒、陈绍休等20余人从长沙乘车去了北京。
1919年1月,中国军阀政府外交在“巴黎和会”上遭到失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四月底,北京各大专院校二万五千名爱国学生向全国人民发出通电,要求收回青岛,决定在签订“二十一条”的国耻日举行全国示威游行。于是一个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暴风雨般地爆发了。
正在北京法文专修馆学习的萧三和其他爱国学生一道迅速投入了这一运动。他四处奔走,联络在京的新民学会会友和进步青年积极参加北京各大专院校组织的演讲集会和声讨活动。
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北京五千多名学生,从四面八方拥向天安门。萧三和陈绍休等同法文专修馆的同学们一起,手举着“还我青岛"的旗子,高呼“打倒卖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废止二十一条!”、“誓死收回青岛!”、“抵制日货!”等口号,随着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来到天安门前集会。
当游行示威的学生来到天安门集会时,受到反动军警的干涉,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天安门出发,通过东郊民巷使馆区,又往东单、东四大街,直奔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愤怒的学生冲进曹宅,放火烧了曹的房子。这时,段祺瑞政府派出大批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前来镇压,用武力驱散游行队伍,逮捕了几十名爱国学生。
萧三和陈绍休等被军警冲散后,愤怒地回到家。这时革命运动迅速高涨,学生们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实行同盟罢课,通电全国,并于五月六日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于是,天津、上海、长沙、广州、南京、郑州、西安等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这时,萧三十分活跃,他与湖南在京的学生一起,从早到晚在北京街头演讲,凡有市民群众的地方,他们就慷慨激昂地宣讲爱国道理,揭露和控诉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的罪行。
在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中,反动军阀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于六月九日撤去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又于六月二十八日宣布,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萧三与全国爱国学生们分享着胜利的喜悦。但他没有停止战斗,于六月底离开北京,回到湖南。他一回到湖南就一气为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写了三篇文章,刊登于创刊号上。一篇为反帝反封建的政论性檄文;一篇为反封建礼教、为被压迫妇女呐喊的散文诗《节孝坊》;一篇为杂文《你也作贫民得了》。他在这篇杂文中,以辛辣的笔调和讥讽的语言抨击了那些自命不凡的资产阶级权贵们:“有人怀疑贵族资本家若被贫民压倒了,让贫民的势力大于贵族资本家也是不平等的。我说不要紧,你也作贫民得了!”之后,迅速与毛泽东、蔡和森、彭璜等投入了抵制日货、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漫漫求索
萧三在北京补习完法语,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于1920年夏搭乘法国的阿尔蒙勃西号邮轮从上海到达法国巴黎。由华法教育会分配到枫丹白露公学攻读法语,两个月后转蒙达尔纪男子公学继续学习。在这里,他与蔡和森、李维汉、萧子升、向警予、李富春、王若飞、罗学瓒等人参加了著名的蒙达尔纪会议。会上,讨论了人生观、宇宙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问题,提出了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第二年,他们又发动和组织了反对反动官僚政客——中国驻法公使陈 的“求生存”、“求学权”的“二·八”运动和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拒款”运动。“拒款”运动中,以蔡和森、罗学瓒等组成的一百一十六名“先发队”进占中法里昂大学后,被老奸巨滑,阴险毒辣的陈 勾结法国反动当局以“宣传过激主义分子”的罪名注销护照,强迫遣送回国。萧三因为当时留驻巴黎进行联络和做争取社会各界的声援工作而“漏网”。
萧三怀着痛楚和愤懑的心情送走了蔡和森等一百多位青年,心情十分沉重。他回顾来到法国的这一年多时间,是在急风暴雨中度过的,斗争的现实就是这样地残酷无情!他提醒自己对敌人绝对不能抱任何幻想。他本想在法国勤工俭学,学成后报效祖国,这时,他觉得已无出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完成“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重任,他决定离开巴黎去俄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他为求去俄国,先来到柏林,住在一家收费很低的旅馆里。这时,他已身无分文,成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游子,仅靠在阿尔卑斯山做苦工的姐夫方碧丛寄些钱来维持生活,日子十分清苦。然而,就在这样艰难的处境里,为了揭露中法反动派相互勾结,迫害中国勤工俭学学生的罪行,萧三挥笔写下了《遣散勤工俭学学生之真相》的长篇通讯,寄回国内发表。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湖湘名人—著名国际革命诗人萧三(一)
- 下一篇:湖湘名人—著名国际革命诗人萧三(三)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