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戏曲—话剧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清末民初新兴的剧种,又称新剧,俗称“文明戏”。戊戌维新之后,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夕,湖南宣讲活动日益活跃,形式多样,其中化装演讲、白话演讲效果最好。后学生化装用白话表演,时称学校剧,有谓这是湖南话剧的先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南留日学生欧阳予倩,在日本组织春柳社,分幕布景用华语演出《黑奴吁天录》,创中国早期话剧。

宣统三年(1911年)该社回沪演出,举国瞩目。民国元年(1912年)底,湖南省教育司趁欧阳予倩回湘省亲,通过他邀春柳社陆镜若等来长沙演出,次年春节期间曾招募一些湖南青年参与演出,后又组织文社首次在湖南播下话剧种子。稍后,顾无为、陈大悲等在长沙采用“幕表制”演出,后又与平剧、鼓舞等同台,对湖南早期话剧也有一定影响。20年代前后,湖南业余话剧社兴起。庞人铨在民国十年(1921年)曾组织湖南劳工会女工新剧组编演《人道之贼》、《金钱万恶》、《社会福音》等新剧,在早期工人运动中有较大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戏剧家田汉曾回湘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推动了湖南话剧运动。当时,从前线到后方,从街头到舞台,到处有话剧演出,如《放下你的鞭子》、《保卫大湖南》等甚受群众欢迎。40年代初,国民党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宣传抗日救亡的话剧也为当局所忌,当时在湖南演出的各抗敌演剧队备受歧视,颠沛流离。抗日战争胜利后,名义上仍属国民政府国防部,实为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演剧四队与演剧六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演出国内外进步名剧,使湖南话剧复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湖南话剧在省内外曾获各种奖励。该团创作演出的《赤胆红心》、《地下火焰》、《电闪雷鸣》、《枫树湾》、《望断云天》、《梅子黄时》等剧,曾轰动一时。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