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四大名镇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佛山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海内外.技术精致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相传源于明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素负盛名.佛山民间艺术,各具特色.其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手法,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
东莞石龙
亘古美丽的东江迤逦而下的北干流与南支流交汇一处,形成一河三埠的风水宝地--石龙。
石龙北靠广州,南临深圳,毗邻香港,距广州69公里,深圳78公里,历来都是东江水运的重要港口。
石龙,已有800年的悠久历史,自宋代开始这里有人定居。由于东江穿境而过,航运极为便利,石龙在明末清初就已是岭南重镇。在以水路为主要运输渠道的年代,石龙已经成为东江运输的交通枢纽、咽喉之地,控制着大米和木材等主要农产品的流通,对整个广东的粮食流通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清朝末年,随着广九铁路的开通,石龙更因商业发达而成为广东四大名镇之一。
拥有8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石龙曾与广州、佛山、顺德陈村并称为广东四大名镇,旧称"省、佛、陈、龙"。历史上曾多次设市,成为邻近镇(区)的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改革开放后的石龙镇,积极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推进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国家信息化城镇建设,发展工业生产和外向型经济。
全镇现有企业逾千家,规模较大的工厂2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00多家,初步形成了光学制品、电子电器、食品饮料、五金机械、建材化工、医药、通讯设备等产业基础,其中电子电脑和医药食品为石龙镇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日本KYOCERA与石龙合资组建的京瓷(东莞石龙)光学有限公司,生产国际驰名的雅西卡牌照相机、闪光灯和光学器材,年产值达10亿港元;日本美能达株式会社在石龙设厂,生产国际领先水平的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年产量达50万台;三协精机是日本最具规模的微电机生产企业;龙基电子公司的PTC元器件,在世界市场上享有盛誉。食品、饮料行业迅速崛起,初具产业规模,其中津威饮料、康美臣食品在国内享有盛誉。
今天,石龙镇已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心镇,逐步形成"历史名城、生态江城、E-TOWN新城"的崭新形象,确立了区域信息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的五项功能。
顺德陈村
现代工业
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4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业格局已从小型、分散、"村村点火"式的工业格局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工业格局转变,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装饰建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这四大行业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70%以上,其中科技型企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30%。占地3482亩的镇级工业园已具雏型,销售超亿元的骨干规模企业逐年增加,一些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生态农业
凭借花卉种植的悠久历史,花卉业已成为陈村农业发展的主导行业,全镇花卉种植面积达23000多亩,占全镇可耕地面积的70%,成为顺德"两家一花"支柱产业的一大特色。并融入了国际化市场。2001年全镇交易额达15亿元,年产值4亿元, 占据了顺德市花卉业发展的半壁江山。自1983年起镇政府每年都举办迎春花市。花市年年办,届届有特色,成为陈村花对外市场的窗口,每年花市期间宾客如云,海内外前来购买观赏的花商游客达100多万人次。于1998年斥资建设"陈村花卉世界"项目,总体规划10000亩,"花卉世界"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海内外 280多家花商,其中海外占30%,省外占30%,省内占40%,引入资金多达4亿元人民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被确定为广东省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全国151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大基地、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将建设成为中国以至世界花卉业的交易平台、信息中心,花卉业的"华尔街"。2001年九月,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我镇花卉世界成功举办,不仅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也造就了花卉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的新优势,推动了花卉产业化水平的明显提高。
社会事业
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形成了以普通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相配套的教育体系。2001年我镇被评为全市"教育先进镇"之一。通过加强中心公园、体育中心、文化室等镇村文体设施阵地,推进了全镇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促进了群众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由我镇派出的新墟小学民乐队,参加广东省第五届少年儿童艺术花会暨第二届亚洲儿童民间艺术节少儿文艺大赛表演,获得大会金奖。通过医疗卫生改革力度,实施集约办医,进一步改善了镇村医疗卫生环境和服务质量,形成了"一院三分院"的医疗卫生格局。创建省文明城市和文明小城镇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佛山市文明镇的称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历史沿革
据记载,陈村在商代起有人类聚居,西汉称龙津堡,属南海郡,东汉起称陈村。新中国建立后,行政区划有新调整。1950年3月,分属第三、第四区。1956年分为碧江、陈村、北 、潭村、仙涌、高村6个大乡。1958年10月16日合并为陈村人民公社。1961年改设陈村区,下设陈村、仙涌、潭村三个人民公社。1963年复称陈村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设陈村区。1987年改称陈村镇。曾与广州、佛山、东莞的石龙镇合称"广东四大名镇",也曾有"陈村谷埠"之称。自古商业贸易繁荣,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商业中心,也是广州市郊主要的金融和粮食市场,是历史上的著名花乡,已有二千多年的种花历史,时至今日,花卉业经久不衰,而且越来越兴盛,镇内"处处花似锦,户户溢花香", 有"中国第一花镇"之美喻。
经济结构
实现了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装饰建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以花卉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为特色的农业格局;以专业市场、房地产业、花卉休闲旅游为重点,商业贸易、文化娱乐、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共同发展的第三产业多元化布局。
第三产业
陈村镇第三产业发展以专业市场、房地产业、花卉休闲旅游为重点,商业贸易、文化娱乐、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共同发展。2001年,全镇第三产业销售35.6亿元,比上年增长97%。目前,占地120亩,投资1.5亿元的压力机械市场正在筹建当中。
地理人口
陈村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线,界于东经112°60`,北纬22°3`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广州、番禺、佛山、南海、顺德五市交汇处,顺德市的"北大门",水陆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大良镇14公里,距广州10公里多,东邻番禺县钟村镇,西连乐从镇,南与北滘镇接壤,北与南海毗连。东西长约11.8公里,南北宽约6.5公里,总面积5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流动人口3万多人,下辖7个村和7个居民委员会。
城 市 建 设
城市建设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轴、四大功能区"为重点,即以城区为中心,陈村大道和佛陈大道为主轴,形成行政中心区、工业集约区、商业集中区、生态旅游区四个功能区。借助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陈村举办的机遇,相继完成了佛陈大道、陈村大道、花卉大道、文登路的扩建改造工程,全面配合启动了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形成了以道路、桥梁为骨架的城市化道路网络。大步推进了能源、通信、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水陆交通畅顺、通信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绿色陈村
陈村镇位于广州、番禺、佛山、南海、顺德五市交汇处,是顺德市的"北大门",总面积5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多,流动人口3万多人,下辖7个居民委员会和7个村。陈村镇历史悠久,自古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兴旺、交通发达,曾与广州、佛山、东莞的石龙镇合称"广东四大名镇"。陈村更是历史上的著名花乡,已有二千多年的种花历史,因其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特别适合花卉种植,因而花卉业时至今日,经久不衰,而且越来越兴盛,镇内"处处花似锦,户户溢花香",有"岭南花卉第一镇"之美喻。
今日花乡,已逐步成为具有水乡特色、花乡秀色的现代化城镇,无论从经济发展质量、群众生活水平、社会环境改善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8.11亿元,比上年增加2.5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5.6亿元,增长12.3%;居民年末储蓄余额达到28.2亿元。工业形成了以压力机械、鞋业、家电等为主导行业的发展格局;一大批民营企业迅猛发展,成为陈村镇经济发展的又一生力军。同时确立了筑巢引凤的策略,建成了镇的集约工业园,标志着陈村的工业发展进入了集约发展的新里程。2001年,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陈村镇成功举办,不仅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也造就了花卉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的新优势,推动了花卉产业化水平的明显提高。目前,全镇的花卉种植面积达23000多亩,占全镇可耕地面积的70%,去年花市期间销售达4个亿。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镇内路网通达,陈村大道、佛陈路、文登公路、花卉大道四条贯通全镇,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镇内处处见绿地,环境整洁优美,实现村村有公园,已初步形成了环境优美绿色小城镇风貌。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雄)
- 下一篇:广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