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与侨胞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文化中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思想文化,都打上了浓重的华侨文化的烙印。与上海的海派文化、浙江的吴越文化相比,广东的"侨味"文化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更显广东文化特色。
华侨华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重要资源宝库。华侨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最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纽带上。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对于华侨来说,"落地生根"不等于文化同化。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中华文化仍然是华侨的母体文化,这是华侨的根。另一方面,华侨留居海外之后,与当地文化"通婚",善于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今天,我们讲要建设华侨文化,就是要研究华侨文化这种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质,找到它的内核,丰富和发展广东文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弘扬主旋律的问题。我认为华侨文化的基本特质大致可以概括为:开放兼容、敢为人先;恋祖爱乡、团结奉献;重教尚义、实业兴国;克勤克俭、顽强打拼。这种文化基因在华侨中代代相传,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使一代又一代的华侨华人始终关注并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在广东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贡献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字:开风气之先。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华侨众多"成为广东大发展的独有优势,提升了广东的文化活力。
作为"领头羊"的侨资企业,率先进入国门,不仅带来了当代世界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相互碰撞交流,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发展迅速,活跃了广东文化氛围,提高了文化活力,广东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另外,20多年来,广大侨胞在广东共捐建了近18000所中小学校和汕头大学、五邑大学、嘉应大学三所高等学府,用于支持教育事业的金额达70多亿元,对于促进广东建设教育强省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我们打造华侨文化品牌,促进广东建设文化大省,要从"大文化"概念出发建设华侨文化。
华侨文化对建设文化广东的价值
华侨文化是海外华侨华人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海外华侨华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因素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其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体现。根据文化学研究者关于"文化结构三层次说"的观点,文化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华侨文化"的研究对象,应当涵括这三个层面而以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为重点。同时,还应研究华侨华人的"行为文化"和生活方式。换言之,华侨文化研究的文化,属于与政治、经济相对应的文化,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文化",而不是"小文化"。
华侨文化"反哺"客家属地教育
华侨文化,是广东文化最大的、也是最显著的特色,更是广东文化中最有活力、最有创新潜力的一部分。
在海外2000多万广东籍的华侨华人中,客家人就占了约500万。华侨文化,对客属地,尤其是贫瘠山区所起到的"反哺"作用,影响深远。
这首先表现在资助教育、令整个民众的教育意识深入普及上面。当然,客籍华侨的捐助,还有修桥、铺路、建医院、办福利等众多方面,但是,教育却是最突出的。
显然,这种捐献的原动力,是来自于传统客家社会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的历史观念。
这种捐献的内驱力,当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我们讲民族凝聚力,通过教育事业增强这种凝聚力,可以说是最实在的,也是最有效的。这正是华侨文化所具有的前瞻性,并在客家文化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促成这种大规模捐献的历史性推动力,当还有华侨自身在海外的经历。惨痛的历史,令他们以捐资的方式,在梅县等客属地,以各种方式支持家乡的教学:这种见地,当是华侨文化的深刻之处。
弘扬华侨文化,无疑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客属地后来居上的必须。
中外文化交流是华侨文化的特质
华侨文化是岭南文化形成自身特色的催化剂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华侨华人文化也就没有岭南文化。
广东华侨文化最典型地代表了华侨文化的本质特征: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的本质,并不单单是一部"苦难史、创业史、爱国史",更关键的是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特质,这是华侨文化及其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生命之源。五邑、广府侨乡的华侨文化是这一本质特征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华侨华人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广东侨乡文化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学习、接纳。"侨"而不崇洋媚外,不全盘西化:"乡"而不迂腐,不顽固,凸显出侨乡文化形成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性。因而,在中国侨乡文化研究领域具有独特性。
华侨文化对岭南文化品格的贡献:开拓性、开放性、包容性、主动性和自信、创新。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