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溯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我国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少资料记载盆景艺术源于唐代。证据是,人们于一九七二年在陕西乾陵挖掘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时,发现墓穴甬道壁上画有一侍女捧着盆景供她主人欣赏的场面。但我们从大量的史料中发现,盆景的起源远远早于唐代,有近四千年的历史。
《史记·五帝本记》中曾记叙轩辕黄帝欣赏玉的情景;还叙述了舜把黑玉制成工艺品(玄圭)送给禹,禹规定各地的贡品中,有“怪石”一项。从这里可以看到,早在四千多年前,人们已开始了对玉和石的欣赏。例如,一九八三年在江苏武进县出土的夏朝文物中,发现一件雕有花纹图案的精致玉琮,高七点二厘米,宽八点四厘米,类似现代微型盆景常用的小盆盂。到了周朝,周分曾用几架将一块珍贵玉雕竖起,陈设在神台上。《周礼》注称:周公植壁于座。这是我国较早的玉雕盆景。《史记·留候世家》记述:汉朝开国功臣张良,把谷城山下的黄石,当宝物供奉起来,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一件独石盆景。曾任广州刺史的晋代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曾记下这样一件事:交趾太守士燮,曾向孙权献一株橘,一蒂结十七个果,当时认为是绝无仅有的祥瑞之物,群臣都来祝贺,孙权设宴欢宴大家,君臣尽欢。这盆记录在案的赏果盆景,比唐代早三百多年。
至于对观赏植物的栽培,以及摹仿自然山林水色而营造的园林,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朝就开始,到北魏中期(距今约一千四百年),我国对于栽培各种奇花异奔,以及山水园林的营造,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从杨炫之著的《洛阳伽蓝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宣武皇帝元恪所建的景明寺和瑶光寺,里面“青林垂影,绿叶为文,青苔紫阁,浮道相通,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署。房檐之外,皆是山池,遍布萑、蒲、菱、藕、紫甲黄鳞,出没于繁藻;青凫白雁,浮沉于绿水。珍木香草,牛筋狗骨之木,鸡头鸭脚之草,不可胜言”。还可看到同时代的司农(主管农业的最高官员)张伦在住宅内营造的景阳山和昭仪尼寺,山中“重岩复岭,嵚崟相连,深溪洞壑,迤逦连接;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盆迂复直”。寺内有一桑树,每高五尺,生一层枝叶,共五层,各层叶果不同,引入注目。现在江南的“六台三托式”盆景的造型,极似该树。
以上史实说明我国盆景历史悠久,有近四千年的历史。
盆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珍品,而岭南盆景则是我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派、扬派、川派、徽派和岭南派)之一。岭南盆景产生于明清,而形成独特风格则是建国后。栽种盆景的范围以广州为中心遍及珠江三角洲和广西中南部地区。广州盆景是岭南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人特别是广州人酷爱盆景,栽种盆景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家庭天台、阳台、客厅、书房都栽种和摆设盆景,以此美化环境,调剂生活,既可舒眼目,怡心神,又可陶冶性情,带来无穷乐趣。
岭南盆景又称广东盆景。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所以,岭南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岭南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琼州府志》记述:"九里香,木本,有香甚烈,难长,选最短者,制为古树,枝干拳曲,作盆盂之于,有寿数百年者。"
岭南盆景的历史
据佛山著名盆景大师刘中先生介绍,佛山盆景在全国盆景中独具特色,自成一体,涵盖了"岭南盆景"的所有特色。
佛山盆景起源于汉元时期,兴盛于清朝中叶,与佛山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兴盛同步。当时,佛山寺庙林立,每年节日都有迎神演戏等社会活动,民间艺人用罗汉松、细叶榕、山石等扎剪制作"福""禄""寿"等图案的盆景,摆设于庭院之中。清道光年间,佛山书画家梁蔼如、梁九图等在其私家园林中创建"十二石斋",植树栽花,垒山设石,开创了山石盆景艺术先河。其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赏树观花,成为当时的盛事。
山石盆景成为有"岭南四大园"之一的佛山梁园的最大特色。佛山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将围绕梁园扩建的文化街区作为佛山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石斋"仍然是今日梁园最吸引旅客的景点之一。
在陈村花卉世界,在"跨世纪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刘仲明的"岭南盆景之家",可以欣赏到众多盆景精品,包括老盆景艺术家花费20多年心血培育的"笑傲寒霜"等作品。这些盆景,每一株都有独特的"风骨",其风雅神韵仿佛穿透几百年历史长河,让人领略到岭南盆景艺术从起源发展到今日的独特艺术魅力。
上世纪初,佛山的文人雅士结合岭南山水和气候独有的特色,创立出一个个具有岭南特色的盆景,形成了岭南盆景的特色流派。在世界盆景园中普遍存在的素仁式、大树式、附石式、悬崖式等几种造型,其中,有两种主要的造型附石式和素仁式就是佛山盆景艺人所独创。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