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民间歌谣—中山鹤舞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鹤,在传统上代表了长寿、高雅和位高权贵。以鹤为图像意念的舞蹈,在中原地区和汉族地区均有流行,作为喜庆和社火活动的助兴歌舞出现。

沙溪的申明亭鹤舞,始于明代,较鹤歌艺术稍晚,发展至清代为鼎盛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鹤舞艺术亦得到提高。中国历代的民间艺术名不经传,没有一个系统的创作条件和环境。

据史料考证鹤舞从兴起之时,较为简单,只是与舞龙、舞狮同时出游表演,也只是一只鹤舞动,从技艺上只是表现白鹤的“舐羽”、“振翅”、“觅食”、“单腿独立”、“引颈高鸣”、“跳跃”等动作和形态,从形式上看较为单调。

解放后,在五十年代初期,当时县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精神和“古为今用”的宗旨,发掘整理了鹤舞和鹤歌,将传统的鹤舞发展为以“鹤蚌相争”的主题,并加进了鲤鱼灯舞的陪衬,以反映男女平等为主要内容的民间舞蹈。

从形式上的改进方面,鹤舞也作了一些变更,过去鹤舞只是在村中的宗祠场地上表演,从五十年代开始,逐渐发展为绕村过镇的巡游形式。因而“鹤舞”亦称之为“出鹤”。

在九十年代,沙溪的鹤舞改革为群鹤竞舞的新面貌,也因此促进了其它的民间艺术,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名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