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清广州番禺学宫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清 广州 番禺学宫

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明清时期是番禺县的县学和祭祀孔子的文庙。每年农历二月、八月在此举行祭祀典礼。宋淳祐元年(1214年)在县东南5里创建,后毁。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于现址。清乾隆年间重建中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修时把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建筑改铺黄琉璃瓦。清末民初为八桂中学使用。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至9月中国国民党在此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由毛泽东任所长,培养农民运动干部(详见《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条)。

学宫昔日规模宏大。现存中轴线上的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东西廊庑。

棂星门是三座一列的两柱一门冲天柱式牌坊,花岗岩石砌筑,雕有云龙纹饰,柱前后置抱鼓石,牌坊间与两翼砌红砂岩墙。

大成门为硬山顶,面宽五间进深二间,七架梁分心用三柱,檐下施双下昂斗栱,正脊砌石湾文如壁二龙戏珠琉璃脊。大成门两侧设置耳房。

大成殿,面宽五间24.72米、进深三间14.22米,前置月台,回廊周匝,十三架梁用四柱并后墙承重,施单翘双下昂斗栱。1965年维修时,将大成殿金柱中腐朽部分挖空,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保持金柱外皮。正脊有灰塑纹饰和石湾文如壁二龙戏珠陶塑瓦脊。

崇圣殿原名启圣殿,清雍正元年(1723年)易今名。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十九架梁用三柱后墙承重,用瓜柱和隔架斗栱承重,正檀施有彩画,歇山顶,正脊砌石湾“二龙戏珠”琉璃瓦脊。

尊经阁和西斋早已不存,东斋建筑还有头门、八桂儒林门、明伦堂和光霁堂。东斋后东墙上还镶嵌有《番禺府县新生印金章程碑记》等6方碑刻。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