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宋清潮州韩文公祠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宋-清 潮州 韩文公祠

位于潮州市东郊笔架山,为纪念韩愈而建。宋咸平二年(999年),潮州通判陈尧佐于城北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宋元祐五年(1090年),知州王涤认为庙在刺史公堂后,民以出入为艰,所以将其迁至城南七里,改称“昌黎伯庙”,并请苏轼作记。苏轼欣然命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潮州太守丁允元因考虑到韩愈“爱溪东山水之胜,公退之暇,时一游憩,亭下之木,所亲植也”。(注:木,指韩愈手植之橡木)故“不忍虚其胜,□蔽茀甘棠”,又将“昌黎伯庙”迁至今址,并以赵德、陈尧佐配祀。自此800余年终无他徙。

韩文公祠背依青山,面临韩江,气势挺拔雄伟,环境雅致清幽。登上蹬道,迎面耸立着一座坚稳高峙的门洞式祠道坊,坊额“韩文公祠”4字,系1984年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潮州时为韩文公祠所书。坊后通道南侧是新辟建的百米碑廊。韩文公祠主体置于高大的台基上,由祠道登51级台阶即见韩祠。建筑简朴,建筑总面积624.27平方米。正面墙用水磨青砖砌成,砖缝不见灰沙,五间两进,面宽18.7米、总进深31.8米,后进比头进高2.5米,穿斗式屋架。头进封火山墙,后进歇山顶,均施博古瓦脊.祠内四壁保存明清以来碑刻40块.石柱也多刻联语,详载韩祠兴废及韩愈贬潮史迹,有着十分珍贵的文物价值。1984年维修.

韩愈,唐代文学家。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8个月任内, 询民疾苦,驱除鳄害,关心农桑,兴修堤防,捐俸倡学,对潮州历史文化影响深远.故万民称颂,建祠永祀。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