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清广州封檐板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在对钱岗古村的考察中,专家还有一个惊世发现:在村落西向更楼檐口发现了一幅木雕刻画——《广州珠江江城风情图》。

程存洁是广州市博物馆馆长。从发现这块封檐板的那天开始,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他每天都会花上一些时间,趴在这块“稀世珍宝”上好好地研究一番,一寸一寸地推进,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他要让一个18世纪繁华热闹的广州,活灵活现地从封檐板里跳脱而出。

在岭南的木构建筑中,常用雕花封檐板,雕刻工艺有浮雕和通雕两种,但内容基本上都是以花鸟鱼虫为主。而钱岗村的封檐板更中意“宏大叙事”,因此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热闹无比的珠江两岸。

这块封檐板长860厘米、宽28厘米、厚3.5厘米,在它的上面,镂刻了清代广州珠江沿江二十里的景色。860厘米长的画卷上,创作者描摹出各种人物49人,各种船只29艘,更有一百四十余棵榕树,它们千姿百态,是所有人物活动最完美的背景。从左到右,是珠江的上游到下游。聪明的创作者利用层层的波纹来展现珠江水浪,把珠江之水推进的方向描摹得惟妙惟肖。

画面上的广州西郊,是起伏不一的山冈5座、民居2栋,小拱桥1座,石板桥1座,小摆渡1艘,蛋艇1艘,炮台1座。跟着画面,由西往东沿着珠江走上一遭,还会看到广州的老城门归德城门、花塔、五层楼、海珠炮台、天字码头、东炮台、赤岗塔……一个个熟悉的场景跃然“板”上,一个个身份各异、表情生动的人物在画面里游走:老翁在郊外的河边下棋、钓鱼,头戴礼帽,手握拐杖的洋人在天字码头伫立,担柴的人正在山上疾步行进,放羊的年轻人在树下唱歌,还有身着戏服的人在进行舞狮表演……

作为研究者,最高兴的是看到画面中的场景与史料相互印证。程存洁告诉记者,明末清初文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写过:广州东有砺山,在琶洲之下,虎门之上,高树十丈,其势自大庚而来,一路崇冈叠嶂以千数,如子母瓜瓞,累累相连。人村大者千家,小者数百……而钱岗古村的这块封檐板,正好以东郊层峦叠嶂、山冈相连的画面,印证了屈大均的记载。

现在想要了解清代广州的情况,大都只能通过文字资料的记载,图片资料少之又少。而现在竟然有了这么一块封檐板,它用写实绘画风格,把清代中前期广州都市和珠江河上的繁荣景象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专家都称它为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而从专业的角度,程存洁说,他最喜欢的是标号为“D区”的部分。在这一部分的画面里,“十三夷馆”(商馆区),出现在了海珠炮台和天字码头之间。程存洁查阅了相关资料,文字资料记载,在清政府只准广州一口通商之前,广州的商馆一直都没有固定场所,依据这个线索,他考证出来封檐板应该是制作于1733年至1757年之前。

从封檐板的布局、构思、写实情况以及创作年代来看,清朝初期的广州已有画家在创作以珠江和广州为题材的写实性风景风情画了。1786年美国首任驻穗领事山茂召(Samuel Shaw)到广州时,已经见到广州有不少的画家。正由于广州有很好的绘画基础和氛围,以至于后来当外国人大量需求广州外销画的时候,广州的画家很快就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这一意义来看,封檐板可以称为广州写实性外销画的鼻祖了。

可是让人遗憾的是,这样一幅了不起的木雕画,究竟是出自谁人之手,到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不过,钱岗古村的村民,为了保存这块封檐板可谓是煞费苦心,木雕画的表面残存朱漆,这说明当年为了防止木料腐化,曾经有人在表面涂过油漆。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一种木材防腐方法。而“文革”期间,村民为了防止木雕画被毁坏,还曾经在它的表面糊了一层厚厚的泥巴,木雕画才逃脱了被毁的厄运。

如今钱岗村西更楼上的木雕画是一个复制品,真正的原件,已经在广州博物馆被完好地保存起来。最近,借着“哥德堡三号”重新造访广州的契机,钱岗古村的封檐板也被拿出来一并展览。在博物馆的展厅里能看见这样的画面:在浩瀚的洋面上,一艘神话般的古老帆船正在缓缓前行,而在它的下方,是一幅狭长的木雕画,那上面镌刻的,是让你感觉既熟悉、又有点儿陌生的18世纪的广州。你得承认,木头的颜色已经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有点儿黝黑,可是你会觉得,它是闪闪发亮的。

观音山

颜志图

话说在明朝弘治年间,广东伦文叙三斗柳先开夺得状元。柳先开很气恼,要破坏广东风水,来压低伦文叙的锐气。于是他请教著名的风水先生赖布衣,赖说:“你要到江西龙虎山,向张天师请一个哪魃星回来,把它压在越秀山我点的龙头上,伦文叙就会逐渐走下坡的了。”柳先开大喜,果然去龙虎山请出了哪魃星塑像。柳先开一看,大吓一跳,哗!只见它披头散发,面目狰狞。张天师说:“只有它才能压得住龙脉,它指到哪里,哪里就有灾瘟的了!”

柳先开把它带到越秀山,就在赖布衣所点的“龙头”上建庙来供奉。但这凶神恶煞有谁来拜呢?柳先开见广东人多拜观音,就称此庙为“观音庙”,还写道:“观音坐龙头,青莲水上浮。富贵代代有,广东永无忧。”但又在哪魃星的屁股下压着一首恶毒的诗:“哪魃坐龙头,乌龟水上浮。富贵无三代,清官不加减。”他骗人道:“这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啊,你们不知道吗?佛经上说,观音有七种化身现相,这就是其中一种了!”很多百姓信以为真,还常来参拜。因为有了这间观音庙,人们就习惯称越秀山为观音山了。

当时广州有位大官叫湛甘泉,他母亲闻得越秀山上新建了观音庙,于是赶来参拜,因人多挤逼,跌倒在地,扭伤了脚。湛甘泉事后想:“如果是观音菩萨,应该救苦救难才是,为什么我母亲反而受难呢?”于是到庙中一看,这哪里是观音,分明是害人的哪魃星,一怒之下,命令士兵把它砸得粉碎并把庙拆掉。

“观音庙”没有了,人们就渐渐称回此山的原名——越秀山了。但现在偶然还能听到老一辈的人称“观音山”哩。<!--/enpcontent-->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