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明广州镇海楼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明 广州 镇海楼

位于广州市越秀山小蟠龙岗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的东、西、中三城合而为一,并开拓北城800余丈,城墙横跨越秀山。又在城墙最高处建楼一座,楼高5层,俗称五层楼。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远望,碧波荡漾,蔚为壮观,故楼名“望海”。后取雄镇海疆之意,改称镇海楼。以后数次重修。1928年重修时,把原来楼内的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砌筑的外墙基本上为明代旧物。

今日的镇海楼,高28米,歇山顶,复檐五层,红墙绿瓦,雄伟壮观。首层面宽31米、深16米。东西两面山墙和后墙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筑,三层以上为砖墙,底层石墙厚3.6米,以上逐层递减。《镇海楼记》和《重修镇海楼记》碑刻分别在五层楼前东西两侧。

数百年来,骚人墨客在此赞叹抒怀者极多,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清末的一首楹联仍留存至今五楼,但有两个不同版本: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凭栏看剑,泪洒英雄。

作者彭玉麟(一说为李棣华),前者是第一任广州博物馆馆长胡肇椿书,后者由当代书法家吴子复书。

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广州市立博物院1929年成立时以该楼为院址,今为广州博物馆。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