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番禺余荫山房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清 番禺 余荫山房
位于广州市番禺南村。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清同治六年(1867年)起建,同治十年建成。坐北向南,占地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著称,为清代粤中四名园之一。进门过小院,便到余荫园门旁,悬挂点题的“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的木联。园门前右边植夹墙竹,颇有特色。园中建筑没有中轴线,自由散点布局,以石拱风雨廊桥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有玲珑水榭、卧匏庐、杨柳楼台、孔雀亭和来薰亭;西有深柳堂、临池别馆。园内遍植四季花木,具有玲珑典雅的岭南园林特色。深柳堂、玲珑水榭是园中的精华所在。
深柳堂在园内临池北岸,歇山顶,面宽12.55米、进深9.55米,临池有抱厅廊,槛墙上套满洲窗,中设隔扇。堂内中央雕蟠龙、蝠鼠藻井。明间设“松鹤延年”落地罩,正中悬“深柳堂”木刻匾,西次间设“葡萄香狸”落地罩,两侧的四幅双面木刻条屏,阴刻刘庸、陈恭尹、翁方纲等清代名家书法,为木刻精品。
玲珑水榭在风雨廊桥东畔,环水围绕,东面及西北面均设门,有桥连岸。水榭平面呈八角形,又称八角亭。卷棚歇山顶,宽深均为8.5米,亭内四条金柱,鼓形柱础。檐柱间置隔扇窗。后金柱间饰“百鸟归巢”花罩。亭内悬“玲珑水榭”匾。
邬彬,清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曾捐粟在京任职4年,后辞职回乡,晚年常与省内名士在园中雅集。
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审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