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故居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清 新会 梁启超故居
位于新会市环城镇茶坑村。故居分三部份,即故居、恰堂书室(读书处)、宏文学社(奎楼)。故居建于清末,系梁启超的父亲梁莲涧修建,它与恰堂书室为连体建筑,俱平房式,占地168平方米,有天井、围墙。正门旁设书房,其上为楼阁式二层建筑,于阁中可远眺,从书房旁设台阶上落。正厅门楣挂有功勋匾,书“一等嘉禾章中卿衔少卿司法总长参政院参政”,上款书“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下款落“梁启超立”等字。内为二房一厅,厅后设神阁,木构筑,饰简洁木雕花,房内设木阁楼,施用走马灯式回环拦杆。属晚清通用的三眼灶式结构,硬山顶砖木建筑。
恰堂书室有124平方米,用拱形外门,砖木结构,硬山顶,有灰雕装饰。厅房布局与故居相仿。耳房正厅都设花格子,木雕工艺为普遍式。恰堂书室是梁启超与妻子李蕙仙居住和其长女梁思顺诞生的地方。
宏文社学是梁启超讲学的地方,是本村的奎楼,俗称文昌阁。平面是方形的两层、砖石木结构,两重飞檐,雕梁栱。阁门两侧石刻对联:“党庠塾序式于古;智水仁山在此堂。”门额“宏文社学”。均是梁亲笔题书的。
梁启超(1873 ━1929年),近代思想家、学者。举人出身。1891年,拜康有为为师,就读“万木草堂”。1895年春赴会试,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主张变法。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编纂《西政丛书》,主讲长沙时务学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光绪帝赏以六品衔,参加戊戍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宣传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回国,组织进步党,拥护袁世凯,任袁政府司法总长。后与蔡锷联合,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曾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有《饮冰室全集》等传世。
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