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历史文化—长安的宫殿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长安的宫殿可分两部分,一是作为中央衙署所在地的皇城,一是号称"三大内"的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是历世庸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会见朝臣以及后姐、宫女居住的地方。
先说皇城。
皇城在宫城之南,其北面以宽阔的东西向"横街"与宫城(即太极宫所在)相隔,东、西、南共有七座城门与外(街坊)相通。南面正中是有名的朱雀门。皇城是城中之城,故又称"子城"。据《唐两京城坊考》,其"东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一百四-l-步,用十七里一百五十步吧,与今西安所存明城墙仿佛。事实上明西安城墙,就是在唐皇城的基址上改筑而成的,总面积仅占庸长安城的六分之一。《唐两京城坊考》载,皇城以内"左宗庙,右社棱,百僚瘸署列于其间,凡省六、寺九、台一、监四、卫十有八。东宫官属,凡府一、坊三、寺三、率府十》,除个别政府机关(如国子监在皇城外),唐中央的主要政府衙署都在其中了。
政府衙署中最重要的机关是尚书剩尚书省是中央政令、政策的执行机关,其长官统领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职能,几乎囊括了国家事务的各个方。部下有司,每司有郎中、员外郎数人。唐代诗人入仕之后大部分都曾在尚节省各司任过职。以下是数首有关尚书省职官的诗:
丞相百僚长,两朝居此官。成功云雷际,翊圣天地安。不矜南官贵,只向东山看。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午时松轩夕,六月藤斋寒。玉佩女萝,金印耀牡丹。山蝉上衣桁,野鼠缘药盘。有时披道书,竟日不着冠。幸得趋省闱,常欣在门阑。何当复持衡,短翮期风抟?
岑参《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
重登大学领儒流,学浪词锋压九州。不以雄名疏野贱,惟将直气折王侯。咏伤松桂青山瘦,取尽珠玑碧海愁。叙述异篇经总别,驱险句最先投。碑文合遣真魂谢,史笔应令谄骨羞。清俸探将还酒债,黄金旋得起书楼。参来拟设官人礼,朝退多逢月阁游。见说云泉求住处,若无知荐一生休。
王建《寄上韩愈侍郎》
仙郎早朝退,直省卧南轩。院竹自成赏,阶庭自不喧。焚香开后阁,起草闭前门。礼乐风流美,光华星位尊。荣兼朱绂贵,交乃布衣存。是日登龙客,无忘君子恩。
李浚《赠李郎中》
年过五十到南宫,章句无名荷至公。黄纸开呈相府后,朱衣引人谢班中。诸曹纵许为仙侣,群吏多嫌是老翁。最幸紫蔽郎见爱,独称官与古人同。
张籍《新除水曹郎答白舍人》
岑诗中的"左仆射相国冀公",指裴冕。裴在肃宗至德初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平章事"就是宰相的代称。不久裴罢相,为尚书省左仆射。岑参诗写于此时。仍称他为"相国”,是援其旧衔,为唐人习惯。左、右仆射是尚书省的副长官,长官为尚书令。但因为唐太宗即帝位之前曾任此职,所以此后不再置令,左、右仆射事实上就是尚书省的长官。岑参此诗,盛称左仆射职位的重要,但又写裴冕闲居的乐趣,有为裴冕罢相惋惜的意思。末二句"何当复持衡,短翮期风抟",期望裴冕恢复相职,自己毛羽虽短,也可以随裴冕的重掌要职而得以升迁了。王建的诗,主要是歌颂韩愈一生功绩。韩愈曾任尚书省六部之一的刑部侍郎(侍郎为六部副长官,长官称尚书),韩愈曾在此任上谏宪宗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召回任国子祭酒(国子监长官),即诗中所说“重登大学领儒流"。诗中歌颂韩愈学问好,文学创作佳,尤其是品格高,即诗中所说"惟将百气折王侯"。李浚是开元、天宝际人,后来官曾作到礼部侍郎。不过此诗却是他尚未发达时的一首投赠之诗。尚书省六部共二十四司,每司长官为郎中,
副长官为员外郎。庸人习称郎中、员外郎为"仙郎",郎中、员外郎之间则互称"仙侣"。原因是郎中、员外郎之中颇多年轻人,其任官又地近中枢,升迁较快。张籍大半生沉于下僚,又因为病目,穷愁潦倒(张籍曾任太常寺太祝,时人称"穷瞎张太祝"),至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年过五十才任水部员外郎之职。水部属尚书省六部之工部,掌天下水利之事。张籍得此官,白居易(时任中书舍人,"紫蔽郎"是中书舍人别称)写诗相贺。张籍愧喜交加,为此诗答谢白居易。
皇城中另一个重要官署是御史台。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关,是所谓的"治官"之官,为皇帝"耳目之司",唐代许多文人有相当一部分人中进士后,即任职于此。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和下级官员品级并不高,长官御史大夫从三品,副长官御史中丞正五品,下属御史为正八品。御史大夫低于尚书省六部尚书(尚书正三品),中丞与六部各司郎中同,而御史甚至低于七品的县令。但御史台的官员权限很大,即小小的监察御史亦可以弹劾宰相。武后长安四年(704年)监察御史萧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赃污,上司御史大夫李承嘉责备萧不应该越过他而直接达于皇帝,萧回答:"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李承嘉"默然而止,惮其刚正”。唐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监察官员弹劾朝廷大员的事。
下面是两首关于御史台职官的诗:
六年西掖弘汤诰,三捷东堂总汉科。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应笑白须杨执戟,可怜春日老如何?
杨巨源《上裴中丞》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先凭报亲友,后月客长安。
岑参《送韦御史先归京》
监察官执法威严无情,有风霜之姿,所以凡涉及御史台官员,诗中多用"风霜"、"霜威"等字样。岑诗夸大形容为"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是对执法官的颂扬之辞,“豸冠"即獬豸冠,为汉代御史所服。獬豸为传说中的神兽,一角,能辨曲直,此代执法之官。
皇城之中其它官署,兹从略。唐"三省"中的中书盛门
下省,是协助皇帝制定政策的首脑机关,但其主要官署并不在皇城以内,而先后在太极宫、大明宫。我们将在下面予以介绍。另有与皇城有关的"天街",略为一述。皇城之内,有东西向街七条,南北向街五条,谓之"十二街"。十二街将皇城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宗庙、官廨、库藏等,如白居易诗所说的,"十二街似种菜畦"。最北面一条东西向街为"横街",将皇城与皇宫隔开;中间一条南北向街,南端直达朱雀门,为承天门街,亦称"天街"。天街是皇城内最重要的一条纵向街,唐诗中多及之,如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杜牧"天街夜色凉如水”;如韦庄"天街踏碎公卿骨”。再看两首有关天街的诗:
雪尽终南又欲春,遥怜翠色对红尘。千车万马九衢上,回首看山无一人。
白居易《过天门街》
九衢风景尽争新,独占天门近紫宸。宝马竞随朝暮客,香车争碾古今尘。烟光正如南山色,气势遥怜北阙春。莫见繁华只如此,暗中还换往来人。
秦韬玉《天街》
秦韬玉的诗让我们知道,虽是皇城以内、百官衙署之地,仍然车来马往,相当热闹。想来是在衙署当值的官员和内官(宦者)、宫女所乘吧?皇城以内,周回十七里,步行大约是不行的。另外,皇城内有宗庙、府库,常有宦者和宫中女官出入,也是可以想像的。
此下再说"三大内"。
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是唐历世帝王朝见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合称"三大内"。内,即内城之谓,一般称为皇宫。这三处建筑群,各有城墙,既与外郭城有别,又与皇城(子城)有别,因为它们同时也是帝王及后妃等寝居之处。“三大内”以其地理位置,分称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
西内太极宫。太极宫与皇城,皆隋建大兴城时所建。北为皇帝听政所在,南为百官衙署(即皇城),中间以"南北广三百步"的横街相隔,自西问东有永安门、广运门、承天门,长乐门、永春门五座城门相通,整个构思精缜、严密。太极宫连同西邻的掖庭宫(宫女劳作之处)、东邻的东宫(太子所居之处)一起,合称宫城,面积与皇城相仿佛而略校太极宫在三大内中,地位最崇,因为此处是高祖初建大唐之地,是太宗创“贞观"盛世之地。但自高祖、太宗之后,在太极宫听政的帝王便不多了。当高宗、武后之际,唐的政治中心移至东都洛阳(高宗在位凡三十五年,在太极宫听政仅九年。武后在位二十年,多在洛阳)。其后中宗、睿宗听政于太极宫,但他们在位时间皆很短;玄宗在太极宫听政二年,其后则移至大明宫、兴庆宫。唐末僖宗、昭宗,也曾听政于太极宫,时间都不长。因此之故,唐诗人咏歌,所及太极宫的诗篇不多。此处仅举刘公舆《望凌烟阁》一首:
画阁凌虚构,遥瞻在九天。丹楹崇壮丽,素壁绘勋贤。霭霭浮元气,亭亭出瑞烟。近看分百辟,远揖误群仙。图列青山外,仪刑紫禁前。望中空霁景,骧首几留连。
凌烟阁在太极宫东北侧,是唐代功臣画像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命阎立本(时官司封郎中,唐初有名画家)绘开国功臣赵公长孙无忌、河间王李恭、蔡公杜如晦、郑公魏徵等二十四人图像于凌烟阁,亲自题赞词,由书法家褚遂良(时官谏议大夫)书于画像侧。其后代宗朝、德宗朝、宣宗朝续有此举。凌烟阁绘像仅是帝王褒奖功臣的一个举措,但"凌烟阁”作为一个诗歌意象,在唐诗中屡有提及,成为文人期望建立功业、扬名后世的理想了。刘公舆此诗"望中空霁景,骧首几留连"二句,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感情。
东内大明宫。大明宫又称蓬莱宫,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年),竣工于玄宗开元初,前后历时七十余年。太极宫卑下多湿,于是唐太宗另择高爽之地建大明宫。大明宫成,唐的政治中心也转移至此。玄宗在此听政八年(后移兴庆宫),玄宗以后的肃、代、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僖、昭宗,在位期间多听政于此,共一百五六十年之多。因此之故,唐诗人咏歌所及大明宫的诗篇极多。下面两首有关大明宫早朝的诗,前已录过,兹再录如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转流萤绕建章。佩剑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沫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福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刮凤池头。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这两首诗是同时之作,作于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这是安史乱后唐肃宗收复两京的第二年,诗人们寄希望于新朝,盼再睹盛唐气象。而王维的诗,尤其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二句,也确实喧染了一派升平富庶的盛唐气象。唐玄宗继唐太宗"贞观盛世"之后,创造了更辉煌的“开元盛世",而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开元时期的几个名相:姚崇、宋、张嘉贞、卢怀慎、苏、张说、张九龄等。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的任命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次年李林甫被任命为相,又二年张九龄罢相),可以说"开元盛世"的造成,大明宫就是见证。王维的诗,与其说是对盛世的期望,毋宁说是对盛世的回忆。
据王维诗"万国衣冠拜冕旒"句,可以推知乾元元年此次大朝会,在大明宫含元殿举行。含元殿是大明宫最主要的建筑,在长安三大内的宫殿群中,含元殿亦是最宏伟壮观的宫殿。大明宫北据龙首山,本来就高出长安,而含元殿"基高于平地四丈",殿基之上,又"左右砌盘道上,渭之龙尾道",“龙尾道……分为三层,上层高二丈,中、下层各高五尺",韩愈诗《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长安雨洗新秋出,极目寒镜开尘函。终南晓望踏龙尾,倚天更觉青巉巉。”当秋雨之后,诗人站在含元殿"龙尾"上,似在平视终南山,视力格外觉得清晰。据最近的含元殿遗址勘测报告,其遗留的殿基宽约百米、长约二百米。如此宽大的殿堂,方能举行数万人参与的元日大朝会,这令我们想起现代的一些体育场馆。
含元殿后面(北面)为宣政殿,是唐帝王举行一般朝会所在。宣政殿右(西)左(东)两侧,是唐中央政府首脑机关中书盛门下省所在。中书、门下二省,原在太极宫太极殿两侧,随政治中心移至大明宫而迁于此。唐代三省之中,中书省掌"军国之政令",门下省掌“出纳帝命"。具体地说,凡军国政事,一般由中书省草为诏敕(代帝王立言),门下省审核,帝王认可,然后交由尚书省颁下并执行。尚书省长官未必入相,而中书、门下二省长官,则必为宰相,俗称右相、左相。中书令(中书省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自不必说,即中书、门下二省的一般文职,亦皆称"清要"之职。清者,以其主办文案、不必纠葛于钱、粮、户口、盐铁、库藏等俗务;要者,以其接近帝王、随时可以参预军国大事。上引贾至、王维二诗即可看出贾至(时为中书舍人)的意满和王维(时为太子中允)的钦羡。下面是两首有关中书、门下二省职官的诗:
小松双对凤池开,履迹衣香逼上台。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非时玉案呈宣旨,每日金阶谢赐回。仙侣何因记名姓,县丞头白走尘埃。
王建《上裴度舍人》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鸟羡云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希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裴度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为中书舍人,王建为昭应县丞。中书舍人为中节省最重要的文案官员,皇帝诏、敕,多出自其手,由中书舍人一转而为宰相者极多。县丞是县令副佐,官职低微,所以王建写诗向裴度,求其援手,诗中备极称颂裴度的地位显赫。岑参的诗是写给杜甫的,时杜甫为左省(门下省)拾遗,岑参为右省(中书省)补阙,都是朝廷重要的谏诤之官。"分曹"指二人分居左、右两省,"限紫微"指二人分居宣政殿两侧。诗中对拾遗、补阙的位近枢要有很形象的描绘,不过岑参以为自己年龄大了,对仍担任职位低下的补阙(补阙从七品上,拾遗从八品上)微有不满。
南内兴庆宫。兴庆宫原是长安隆庆坊所在,为百姓居祝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李隆基与其兄弟五人赐宅于此,号"五王子宅"。后李隆基称帝,诸王献宅为宫。于是大兴土木,建兴庆宫。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听政于此,至安史乱起,玄宗退位。兴庆宫在唐代政治史上,作为唐代最强盛、最繁华的历史见证,达二十七年之久。安史乱后,老迈的太上皇尝在此居住过两三年,后被迫迁于太极宫。至此之后,一度繁华似锦的兴庆宫便几乎成为一座政治上的废宫。三大内中,没有再比兴庆宫大起大落的了。其兴,诗人们咏歌的诗篇甚多;其废,诗人们咏叹的诗篇亦多:
降鹤池前回步辇,栖鸾树杪出行宫。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直视天河垂象外,俯视京室画图中。皇欢未使恩波极,日暮楼船更起风。
苏頲《兴庆池侍宴应制》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
声。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辉耀紫青。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李自《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先皇歌舞地,今日未巡游。幽咽龙泉水,凄凉御榻尘。随风秋树叶,对月老宫人。万事如桑海,悲来欲动神。
戎昱《秋望兴庆宫》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杜牧《过勤政楼》
前二首写于玄宗在位时,后两首写于兴庆宫成为政治废宫之时。唐玄宗曾是一位果敢有为的天子,他亲手缔造了大唐的盛世;唐玄宗又是腐化风流的天子,亲手将大唐盛世断送掉。李白的诗写于天宝初载,龙池(在兴庆宫)绿柳中的"新莺"既是春的象征,又是盛唐歌舞升平的象征,它的鸣叫,似乎是在散播大唐盛世悦耳的天音。戎昱(代宗时人)和杜牧的诗,则无疑是盛唐时代的挽歌!兴庆宫的位置不同于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处于通衢广道之中,其东临东郭城,自长安正东门春明门入城,即是兴庆宫,无论官吏百姓,举头可见。戎昱诗"凄凉御榻尘",杜牧诗"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岂往来官吏仍可自由出入兴庆宫邪?勤政楼即勤政务本楼,在兴庆宫南垣内西侧,是唐玄宗朝会群臣、处理政务的正殿。八月五日是玄宗诞辰,"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丞相上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群臣以是日进万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玄宗就是在这里会见庆贺诞辰的群臣们。而今却冷落荒芜,以致绿苔都爬上大门铜环(金铺)之上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