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法门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法门寺位于西安西北约100公里的扶风崇正镇,是关中著名的“塔寺之祖”。
  据传说,佛灭度后,古天竺(印度)的国王阿育(意为无忧)王,笃信佛法,凭借佛的法力,役使鬼神,在世界上修造起84000座佛塔,分藏佛的舍利(梵语称佛骨为舍利)。其中一座在渭河的北岸,即为法门寺塔。因为传说塔是阿育王所建,故称阿育王塔,这座塔下藏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手指骨,故又尊称为“大圣真身宝塔”。正因为这段传说,法门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传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桓、灵年间(147—189),最早在北魏时已有记载。因寺内有珍藏释迦牟尼真身玉骨的阿育王塔,寺名也一直称作阿育王寺,至隋代才改称“成实道场”。唐初始称“法门寺”,后一度改称“法云寺”,北宋时又改为“崇真寺”,但人们习惯称“法门寺”。
法门寺塔自始建及北魏和隋代,都是木构建筑,屡建屡毁。隋末战乱,又遭破坏,据记载。唐贞观五年(631)又一次修复,依然是木塔。唐末天复年间(901—904),对木塔加以修葺,塔顶铺设了琉璃瓦。唐初建的这座木塔,历经宋元,直到明隆庆年间(1567—1572),又一次倒毁。万历七年(1579)再度重建,这次重建与以前不同的是改修为13级砖塔。后又经明末和清中叶战乱的两次兵火,寺院殿宇焚毁殆尽,仅明建砖塔巍然独存。清光绪年间稍有修葺。1939年,由居士朱子桥等人筹措集资,恢复殿宇,修葺砖塔,但寺院面积仅余12亩,有铜佛殿、睡佛殿等殿字数座,寺僧数人而已。这与当年唐代寺院占地百余亩,东西各有12院,僧侣数百人的盛况,已不能同日而语了。
法门寺塔高47米,13层,平面呈等边八角形,全部用青砖砌成,雕檐刻棋。每层叠涩出檐,呈八角柱体,宏伟壮丽,雄视渭阳。第二层以上,每边正中各有一拱形龛洞,每个龛洞内×一尊佛像,共计88尊。第一层正门南向,门上悬“真身宝塔”匾额,正北镶“美阳重镇”匾额。美阳为秦汉县名,这里正是美阳县治旧址所在,唐初贞观年间,改美阳县为扶风县,县治移至今址,将美阳县治旧址从此改为镇,明代又改称崇正镇。塔的第一层西面门额为“舍利飞霞”,东面门额为“浮图耀目”。由于塔的西南不远处有一条大濠,遇雨积水,致使塔身向西南方向倾斜。1981年,塔身半壁倒塌。
为重建法门寺塔,1987年2月,开始对倾圮的塔基进行了清理发掘。明代塔基用夯土筑成,平面略呈圆形,直径约20米。同时发现了唐代方形木塔的柱础和唐代的地宫。地宫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及后室小龛七部分组成。形状略呈“甲”字形,总长为21米余。前、中、后三室均用石灰石和大理石构筑。在地宫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瓷器和琉璃器,还有珠宝玉器、铜铁器、漆木器,以及大批丝绸纺织晶。地宫中共出土金银器皿121件(组),有锡杖、钵盂之类的法器;有佛像、宝函、香案、银灯之类的供养器,还有大量食容器、熏香器和茶具之类的生活用具。出土器具数量之大,制作之精美,工艺水平之高超,錾文内容之丰富,文物等级之高,都是罕见的。大批琉璃器的出土,说明唐长安与西亚密切的贸易往来,对中西友好交往历史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大批丝绸织品虽因地宫保护条件差,多已炭化粘结,但从少数已清理出的看,其织造技术的精良,色泽之鲜艳,纹饰之绮丽多彩,都是令人惊叹的。这无怪乎中亚、西亚、非洲以至欧洲各地的商队,不远万里,不畏艰险,翻越巍巍的雪山,穿过茫茫的沙海,在千余年间络绎不绝于途,踏出一条彪炳史册的“丝绸之路”来!
法门寺塔下唐代地宫内,除出土了这批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外,尤其重要的是出土了四枚佛指舍利。据说其中一枚是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其他三枚则是舍利“影骨”。佛指舍利被珍藏在镶宝金银八重宝函、水晶椁子、鎏金银棺和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内。这是目前国内惟一出土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它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传说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和”,在有唐一代就有九次迎请佛骨的记载。特别是中晚唐时期,皇帝迷信佛教,为迎请佛骨,排场越搞越大,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成为蠹国害民的最严重的社会弊端,因此遭到一些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如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迎佛骨时,刑部侍郎韩愈上疏谏止,触怒了宪宗皇帝,险些被杀了头!多亏宰相裴度等人尽力救护,才免了死罪,被贬逐到边远的瘴疠之地潮州(今广东潮安)。在途经蓝关时,韩愈感慨万端地吟咏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迎请佛骨最为铺张的莫过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那次。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200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随时供应,称“无碍擅施”。在沿途制作了数以万计的浮图、宝帐、香舆、幡花、幛盖、幡伞。这些华美无比的仪仗,均用金五、锦绣、珠翠装饰得花团锦簇,耗资无数。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俱全的皇家禁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大德供奉,长安各寺僧众拥戴,成千上万善男信女膜拜,音乐沸天,旌旗蔽日,绵亘数十里。长安城中的富豪还在各街用绸缎结扎各式彩楼,饰以珠玉金宝,五光十色,巧夺天工。同时,他们还施舍钱物,号为“无遮会”,以争奇斗富。懿宗皇帝也亲御安福门城楼迎拜顶礼。京城百官士庶都沿街礼拜迎候,几乎万人空巷,倾城参加。将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安国、祟仁诸寺,轮流供养。宰相和文武百官、豪族富商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来瞻仰礼拜,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的。长安城内各坊里的百姓为迎请佛祖真身舍利而组织社团,凡居民无论长幼男女,每人每十日需捐一钱。自文宗开成年间直到懿宗咸通年间,数十年积钱无数。法门寺地宫内的稀世珍宝,大多是唐懿宗咸通十四年迎请佛骨送归时由皇室奉献的。
今法门寺山门直对祟正镇的南门。门内左右有钟鼓楼,中轴线上有佛殿五间,殿后即是寺塔。塔后正北为大雄宝殿,殿前壁上镶有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浴室灵巽记刻石和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法门寺碑,还有唐代的莲花石柱础等。
由于法门寺在中国佛教中上的特殊地位,已蜚声海内外,所以流传下来了不少有关的故事,近代京剧和秦腔均有传统剧目《法门寺》演出,并已家喻户晓。该剧情节说的是眉坞士人宋国士穷困潦倒,无奈将亲生幼子兴儿典与当地乡约地主刘公道为牧童。不料刘名为“公道”而实不公道,竟为灭证而将兴儿谋害,推入枯井中,反诬兴儿窃银逃走。眉坞县令赵廉错断结案。宋国士的女儿巧姣,既美丽又有胆识。她听说皇太后来法门寺降香,冒死直闯銮驾。陪同太后降香的司礼太监九千岁刘瑾秉命复查。宋巧姣告倒了知县赵廉和为富不仁的刘公道,为其被杀的胞弟伸了冤。关中人深爱这个剧目,观剧后常常论及作恶多端的太监刘瑾,为宋巧姣申明冤案,是他罪恶的一生中仅做的一件好事!而对民女宋巧姣不畏强暴、敢与邪恶势力斗争的精神深为钦佩。至今在法门寺中还有双窝青石一方,据说就是当年宋巧姣在法门寺告御状时,跪诉冤情的地方。
陕西省人民政府拨款将法门寺塔已重修一新,并整饬修葺了殿宇,交由×管理。又在寺侧修建了博物馆,陈列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等稀世珍宝,供游人参观。为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还修筑了高级公路和宾馆、饭店、商场等,其规模远远超过了法门寺昔日的24院,这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必然要胜过昔日任何历史时期。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