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图书馆佛教古籍收藏简述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陕西省图书馆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积80余年藏书积累,在近40万册古籍藏书中,拥有为数可观的佛教典籍收藏,据不完全统计,共计佛教古籍藏书约600余部,8000余册。就出版年代而言,远至宋、元,近至清末、民初,大多刻印于明清。其中不乏弥足珍贵的善本与稀见本。就内容范围而言,以佛教经藏总集及其单刻本、佛教主要宗派著述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佛经研究著作、佛教史与佛教人物传记、佛教通俗读本等。就出版地而言,多为中国古代历朝刻印,亦有少量日本出版的佛教典籍。就卷帙规模而言,既有洋洋数千卷的宏篇巨制,也有单册成书的普及性通俗读物。其中,许多种佛教藏经总集堪称代表:
1.《碛砂藏》,又称《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是一部闻名中外的佛教诸藏汇编。初刻于南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到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由宏道、法尼二尼,×法忠、清圭等人先后主持,在平江碛砂(今江苏吴县)学圣禅院雕印,历经宋元两朝,历时长达91年。全书6362卷,装为591函,采用梵夹装,又称经折装。以《千字文》编册号,始“天”字,终“终”字,书原藏西安卧龙寺、开元寺,1923年移之我馆,加之原馆藏部分经卷,现存共5594卷,4676册。1932年,上海×界知名人士朱庆澜、叶恭绰等发起组织,经“上海影印碛砂版大藏经会”,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为方册本影印发行。每册卷首刻绘有众生佛经图一幅,图像形耷生动妙丽,气势宏大。
全藏经共分为五大部:大唐三藏、大唐龙兴三藏、大周新翻三藏、大唐中兴三藏、大宋新译三藏。大唐三藏是全书中内容最大的一个部类,占总数的二分之一。收入佛典621部,2887卷,内容主要讲论大乘佛教的各种主要法门。其中,堪为大乘佛教的代表著作有: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00卷,译自显庆五年(660)到龙朔三年(663)。是全书最大的一部研究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著作。其次,原本分量与《大般若经》相等。唐菩提流志等译的《大宝积经》120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100卷,均为研究大乘佛教的重要资料。大唐龙兴三藏收入佛典35部,250卷,内容主要记述佛教为佛德制定的戒律、戒规,即“三藏”中的律藏,以及印度所传的佛教戒律佛典等。其中《四分律藏》,60卷,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佛教戒律经典。大唐中兴三藏收入佛典20部,37卷。大周新翻三藏收入佛典442部,1945卷。主要记述研究部派佛教的理论。主要代表作是:唐方炎译《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记》200卷,为研究部派佛教理论的重要资料。大宋新译三藏收入佛典419部,1191卷。主要为宋代人研究佛教理论的辑录。全藏经共分59函,591册,1532部,6362卷,10300余细类。内容宏富,卷帙浩繁,例目清楚,便于查阅。是佛教研究全面、系统的经典汇编。该书集后汉、晋、隋、唐、宋、元历代翻译、撰写佛著的学者名流约400名,其中,唐玄奘的译著数目最为显著。唐玄奘从贞观十九年(645),到龙朔三年(663)20年间,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75部,1319卷,占全书总数六分之一以上,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土,为中印文化交流、佛教经典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代表者。
宋版《碛砂藏》从刊印至今,已经历了近700年的历史,其原版多次流失、散伙,至今已残缺不全。民国十二年(1923)秋,康有为来西安讲学,参观卧龙寺,发现《碛砂藏》存放不善,提出带去此书,引起当时省内外学术文化界、×界人士的反对,书未带去。由于康有为在陕“盗佛经”一事的的反响大,此书的存放问题当时受到各方重视。经过商议,由卧龙寺移至陕西省图书馆珍藏至今,使长期存放不善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就保存数量看,除有部分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刊本之外,宋版经卷有5594卷,是国内收藏卷数最多的单位。朱庆澜、叶恭绰等人发起影印《碛砂藏》,就是以陕西省图书馆减经为主影印发行的。
2. 《西藏大藏经》是一部×总集,为世界知名的藏文佛教丛书。于日本昭和三十年(1955)到昭和三十三年(1958),由铃木大拙、出品益、泽本贯等人在东京京都影印北京版,由日本大谷大学监修,西藏大藏经研究会编辑出版。全书装帧精美、大方实用。以大字烫金、金印图案、书头镀金,咖啡色书面包黑皮书角,构成了全书装帧的独特风格。全藏经内容由甘殊尔、丹殊尔两大部分组成。其大致形成经过是:西藏从7世纪传入佛教后,经过8、9、1、12世纪翻译了大量的佛教典籍。14世纪初,在那塘寺,由菊登日比热赤,根据迦寺八恩巴所藏经本编辑成藏经,称为“那塘大藏”(写本)。14世纪后牛叶,蔡巴噶举的衮嗜多吉编订了“甘殊尔”,日喀则夏鲁寺的布顿,仁钦朱编订了“丹殊尔”。甘殊尔意为佛语部,收佛典二千种,编成于14世纪后半叶,包括显律密经律,分为六部,即秘密、般若、宝积、华严、经集、戒律。丹殊尔意为论部,收佛典3962种,编成于14世纪后半叶,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疏、密教仪轨和王明杂著等。分为五大部,即赞颂、秘密疏、般若、经疏中观、诸经疏。经疏部经释分为11类,即唯识、阿毗达磨、律疏、本生、书翰、因明、声明、医方、工巧、修身、杂部。秘密疏部又分为大自在、天胜、佛陀、功德、真性、超世间、心金刚、三身、有情了悦、慈悲、礼拜、释迦牟尼,以及赞颂诗、佛典注释。内容较“甘殊尔”部范围宽广,列目繁细。收佛典3119种。占全书三分之一。全书共收佛典23部,331笑(卷),150册,5962种。此外,书中还涉及到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艺术,增加了日本的经释,是研究佛学和古代西藏民族各门学科的重要文献。在版刊印刷上,曾经多次刊印流传。有明永乐九年(1411)甘殊尔南京版,万历二十一年(1594)北京补刻丹殊尔版,还有明崇祯至清初的黑塘版。清康熙至雍正间的那塘新版,以及德格版、单尼版、拉萨版等。
3. 《频伽精舍校刊太藏经》。简称《频伽大藏经》或《频伽藏》。1913年上海频伽精舍以日本弘教书院编印《缩刷藏经》为底本重刊。《缩刷藏经》全称《大日本校订缩刷大藏经》。1880至1885年日本岛田蕃根、福田行诫等在东京弘教书院,以《高丽藏》(早期由中国传人)为底本,并与宋、元、明三本合校,增加日本佛教宗派的若干著作出版。实际上,这是一部日本在广泛吸收,学习中国译释佛典的基础上,编撰的经书。全书卷首有《总目》一册。在《总目》每个题目上,编有清、明、元、宋、高丽五版藏经的帙函编号,每卷首扉页有女观音图像一幅,胸前有象征吉祥护符,头顶一轮象征光明的太阳火环。图像精细俏丽,圣洁超脱。书卷前引宋、元、明各朝皇帝、皇太后、朝臣撰写的诗赞、跋尾、序文等12篇;撰写缘起、刊刻、凡例和日本、朝鲜跋文八篇。其中有:频伽精舍主人迦陵罗诗氏的《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缘起》,章炳麟等撰《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三篇,吉日宗《频伽精舍刊精记》等。全藏经共分为五大部,即经藏、律藏、论藏、秘密藏、杂藏。经藏是全经中最主要的部分,分大、小乘经。大乘经453部,2298卷,以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五部分类。小乘经320部,777卷,大、小乘经共占全藏经二分之一。律藏分大、小乘律两大类。论藏部主要以印度撰述分为五部,即:大乘宗经、释经、诸论释、小乘、杂部。秘密藏部分为录内、录外、知律三类,均为日本对佛教经典的记著。杂藏部分支那撰述、日本撰述两部。支那撰述分为十类,即经疏、论疏、忏悔、诸宗、传记,纂集、护教、目录、音义,序赞诗歌。日本撰述分天台、真言、临济、曹洞、黄檗、融道念佛宗六类。全书共1916部,8416卷,414册,后分编为480册。其中经密部有梵文图像,我馆现藏此书中有缺卷约70余册。
除上述卷帙浩繁的佛藏总集外,还有一部分单刻本也十分珍贵。其中有:①唐版刺密帝译《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十卷,明蒲版敬义堂刊。②日本由子×(左王右睿)集明治癸未(1883)出云寺文治郎刊《首楞严义疏注经》十卷。③日本最原道真公撰并亲笔草书、明治二十三年(1890)高桥刊印《长谷寺缘起文》一卷。④多杰觉拔梗诺们罕格西喇嘛传授《密乘课本》五卷,是一部民国间汉、藏文精抄本(具体年代不详),以汉字小楷为主,字迹工整精雅,为研究中国佛教宗派中“密教”,在中国西藏地区为×,俗称“喇嘛教”的宝贵资料。⑤东吴净善集《禅林宝训》二卷,清初刊本。⑥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重刊日本版,一如等集注《大明三藏法教》残存第十三卷。⑦日本园晖撰《俱舍论颂疏》残存三卷(刊刻年代不详),均为珍贵的佛教经典善本。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康有为西安“盗经”之谜
- 下一篇:西安(古长安)佛教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