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熔古铸今“铜雕王”记陕西省凤翔县民间雕塑家杨达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雍城,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徙都于此后,“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加冕典礼,也是在凤翔境内的蕲年宫进行的。
千百年来在凤翔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说的是秦穆公之爱女弄玉和仙家萧史善吹笙箫,一吹而清风生,再吹而彩云迎,三吹而凤凰来。后二人相爱,乘凤凰飞翔而去。 两千多年过去,弄玉仙子也许是不甘天庭寂寥,下凡回到故乡凤翔,×到享誉世界的西凤酒厂。她端坐在厂门口的一块太湖石上,悠然典雅地吹起箫管,引来一只金凤凰落在身旁。朝霞里、夕阳下,弄玉仙子和凤凰神鸟相映媲美、一片辉煌--人们走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尊青铜铸就的巨形雕塑。
这尊惟妙惟肖的“吹箫引凤”铜雕高达3.8米,重2.5吨,被人们誉为“铜雕王”的凤翔县民间雕塑家杨达精心创作的一件“绝活”。2004年金秋时节,杨达创作的铜雕“吹箫引凤”,连同他创作的其它15件铜雕作品一起,被国家邮政部门印制成个性化邮票正式发行。
他出生于“青铜器之乡”,自幼就与铜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凤翔县位于黄河流域中游渭水流域的古周原上,这里是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也是周秦发祥地,因历史上出土了数万件青铜器等珍贵文物而被称作“青铜器之乡”享誉海内外。
1960年,杨达就出生在“青铜器之乡”腹地的陕西省凤翔县田家庄乡田南村。杨达自幼聪慧,七八岁就与雕塑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雨过天晴的黄昏,当中学美术教师的舅父刘文会来他家,看到小杨达正把一团泥巴捏成有模有样的小猪、小鸡玩耍。舅父异常惊喜,一双慧眼发现了小杨达的艺术天赋。于是,每隔一两个星期舅父就来给外甥“吃一顿偏饭”,从素描开始,给小杨达辅导美术绘画,出题目,评作业,为日后杨达一步步向艺术殿堂迈进奠定了基础。
渐渐,舅父的指导已满足不了小杨达的追求,他的目光盯上了家乡的彩绘泥塑、木版年画、刺绣、木偶、皮影、剪纸、面花、西府曲子……兴趣所至,均有所获。平日里,学校的板报、展览少不了小杨达的“美术作品”;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一幅“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素描习作就被选送参加了宝鸡市少年儿童书画大赛并获得了优秀奖;中学时他的泥塑作品“麒麟送子”还被选送到省上,在西安美术家画廊参加了展出。1978年杨达高中毕业后,先后在县陶瓷厂、在宝鸡市建材工艺美术厂和西安市临潼秦俑艺术社,从事民间工艺品雕塑艺术创作。他一面象蚕儿吐丝一样奉献着自己的手艺专长,一面象海面吸水一样广采着中国古今工艺匠人们的精华神韵,充实和提高着自己。
他精心研制出了铜雕“水浒108将”,被人们誉为“聚义厅主”
出手不凡的杨达雄心勃勃,不甘心整日重复和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1989年底,他毅然辞去了干得好好的秦俑艺术社的工作,回到家乡农村,全力以赴投身于铜雕“水浒108将”的设计制作。
杨达在家里专门腾出一间创作室,从5公里外的东沟拉来30多架子车上好的粘土和泥制坯,精雕细刻,一干就是近3年!3年中,两部《水浒传》和一大堆水浒故事连环画被他那沾满泥巴的双手翻烂,一把小木椅磨破了他7条新裤子,墙角十几把磨得光秃秃的雕刻刀使他的双手糙成“松树皮”。但他的创作室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梁山英雄好汉们的“聚义厅”:剽悍勇猛、手持利斧的黑旋风李逵来了;神态鲁莽、怀抱酒坛的花和尚鲁智深来了;智勇双全、手持红枪的豹子头林冲来了……杨达也因此被乡亲们戏称为“聚义厅主”。
几易寒暑,1991年“水浒108将”终于雕齐。宝鸡市政协邀请省内外10多名雕塑专家、美术学院教授到凤翔对杨达的铜雕泥坯造型进行论证鉴定。
在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水浒108将”黑褐色人物塑像面前,专家们先是诧异、惊奇,继而是欣喜、赞叹!有的说“这是中国民间传统雕塑工艺写实与夸张手法最杰出的表现”;有的说这些作品“刀法洗练,刚柔相济,粗中有细,静中有动,富有强烈的民族性和立体感”;有的说其“构思独特,设计巧妙,造型逼真,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工艺精品!”
造型通过鉴定后,很快翻模、铸铜。1992年4月,铜铸浮雕“水浒108将”正式完成。同年,“水浒108将”和“聚义厅主”杨达被特邀前往西安参加了陕西省首届古文化艺术节,引起轰动,受到与会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和中外人士的盛赞,被誉为又一“中国之最”、“世界首创”。
1993年7月,杨达应陕西省西凤酒厂之邀,为该厂设计制作大型铜雕“吹箫引凤”。他翻阅考证了数百册有关史料,走访了本县萧史宫村和凤凰泉,认真收集研究了萧史、弄玉的民间传说和先秦的艺术风格,经过一年多上百次反复雕琢、塑造胎型,终于完成了这尊被人们称为“传世之作”的大型铜雕。
杨达以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卓越成就,赢得了社会的承认。199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杨达“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他刻意追求继承与创新并重,让民间雕塑艺术之树繁花盛开
杨达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进。在完成大型铜雕作品“吹箫引凤”之后,他精心设计,反复研制,将《三国演义》中的80多个主要人物制作成系列铜雕。这组“三国人物”铜雕作品和铜铸浮雕“水浒108将”一样,一经问世就赢得好评,被有关方面多次选送到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城市展出。
孙思邈和李时珍是中华医药史上彪炳千秋的“医圣”和“药圣”。1995年,杨达为凤翔县中医医院设计制作了大型雕塑《孙思邈》;2002年,他又为宝鸡市中医药学校校庆承制了重5.8吨、高5米多的大型铜雕孙思邈与李时珍,该作品被定名为《思源》。
杨达的家乡凤翔西邻千阳县,千阳县城附近有一处古遗址“燕伋望鲁台”。史载中国儒学鼻祖孔子共有门徒三千余人,其中72位品德及学问最好者被称为“大贤”。燕伋就是孔子得意门徒72贤人之一。燕伋22岁时从家乡千阳抵鲁从学孔子5年,35岁时二次赴鲁从学孔子又达5年。燕伋两次东游求学后,40岁开始在家乡的渔阳(今千阳县城西关)办学教书、传授儒家学说。他在学堂后边的黄土塬边筑起一个小土台,每天登高东望,朝鲁国方向长拜,以表日夜思念尊师之情。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每次登高时给土台加一撮土,最终使这座四方形的土台高达十余米,底部周长一百多米、顶部大约六平方米,人称“燕伋望鲁台”。新中国成立后“燕伋望鲁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杨达应千阳县人民政府之邀,为“燕伋望鲁台”制作了燕伋大型雕像,如今这里成为尊师重教的教育基地和著名旅游景点。
地处陕甘交界的陕西省麟游县,相传是古代象征吉祥富贵的动物--麒麟曾经游弋过的地方并以此而得名。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都盼望着麒麟能给他们赐福。1998年,杨达为麟游县设计制作了大型铜雕“金麒麟”,这尊近5米高、重3吨多的艺术精品被视作“县徽”,置放于县城中心的繁华地带。
杨达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先后制作出了“八仙过海”、观音菩萨、刘海戏金蟾、马踏飞燕、龟鹤长寿等许多传统文化铜雕作品,还设计制作了具有浓郁时代精神及现代抽象派艺术的“奋飞”、“腾飞”等大型铜雕作品。最近他又在为陕西汉中市汉南书院设计制作3米多高的孔子雕像,预计11月份可全部完成。
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杨达于2000年成立了“陕西省凤翔工艺美术研究所”,由他任所长,专门从事金属工艺品的研制开发。目前所里共有职工2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12名,共已开发出产品300多种,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最近,他又在凤翔县城征地2.2亩,准备筹建一座雕塑文化艺术馆。
杨达在雕塑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硕果累累,成为社会文化名人。他先后当选为省、市、县政协委员,并成为文化部翰墨艺术研究会会员。他仍在不懈地追求。他说,我要以自己的铜雕作品向世界证明:中国古老的青铜文化,如今仍然繁花盛开,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提高!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民间文化—详话民间写意雕刻艺术
- 下一篇:民间文化—手指间流淌的艺术王又凯的泥人之路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