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走出黄土地的安塞民间艺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安塞地处炎黄文化发祥地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独特的地域和历史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民间艺术。中国几千年流传的民间艺术代表--绘画、剪纸、腰鼓、泥塑等艺术形式都在这里盛开出朵朵艺术奇葩。记者在安塞县城中心位置看到,占地26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颇为引人瞩目。文化馆馆长殷宇鹏介绍说,目前,馆内收藏和陈列的有农民画1500幅、剪纸17000幅、泥塑1300件,腰鼓展厅正在修建之中。自2000年以来,这里已接待了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000多名游客。
细细品味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作品人们会发现,不论是采取哪种艺术形式,它们无不以其独特的理解和手法生动地表现出生活百态:农民老大娘常振芳的作品《十二生肖闹秧歌》中,黄牛吹着喇叭,老虎敲腰鼓,老龙打伞,兔子打锣,农村正月里闹秧歌的热闹和喜庆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农民画作品《牛头》以象征性的手法,用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装饰花样,塑造出亲切、忠厚的老黄牛形象;其他作品如《毛猴吃烟》,《回娘家》,《大公鸡》,或稚趣天真,或幽默生动,或雄健有力,无不让人回味。
记者注意到,安塞民间艺术能手大多是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的作品既有原始图腾,又有×文化;既有常见的花鸟走兽,也有春播秋收的劳动场面。其夸张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当地农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热情,与古老陕北的自然风俗气质一脉相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安塞民间艺术就是黄土高原风情和文化的缩影。
殷宇鹏告诉记者,黄土地的宽厚,孕育出了艺术的质朴。如果说安塞的剪纸和农民画以变形、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感觉印象的话,那么融鼓韵、鼓神、鼓情于一体的安塞腰鼓则展现了一种豪放欢快的情趣,给人以力与美的享受。1990年,在北京第11届亚运会上,430多名腰鼓高手进行的团体表演,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称赞。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享誉中外。国庆前夕,安塞腰鼓手们又齐聚北京,准备为国庆献艺。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出独特的民间艺术,独特的民间艺术以其独具的个性走出黄土地。改革开放以来,以李秀芳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能手和以樊晓梅为代表的新生代纷纷走出国门进行表演和交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安塞民间艺术在全国频频获奖,一些代表作品纷纷被各大美术馆收藏。安塞县还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剪纸艺术之乡”、“腰鼓之乡”和“民歌之乡”。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