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民间文化—“一乡一品”会不会让民间艺术“变味”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982年,从未走出过黄土地的安塞剪纸能手李秀芳应中法友好协会的邀请赴法国献艺,以精湛的技艺征服了当时在场的所有观众。在法国图卢兹市,观众都拥上来看她表演,差点掀翻了桌子;当时的图卢兹市市长还专门凑过来,充满好奇地把她的剪子翻来倒去地看,检查是不是装了电脑。
20多年过去了,李秀芳老人依然宝刀未老。记者采访她时,正赶上县民政局的同志找她,请她剪一幅剪纸做礼物,送给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她十几分钟内就剪成一副美仑美奂的鸳鸯戏水图。但记者看到,老人家已从原来住的偏僻农村搬到县城附近,新落成的三层楼房的玻璃窗上,已经没有了剪纸窗花。老人告诉记者,她孙子外孙共7人,除了今年21岁的大外孙还能动动剪子,其他人谁也没有学过剪纸。她叹息着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屑于拿着剪刀抠抠剪剪,也没心思花大量的时间琢磨好看的花样、学习复杂的技法。这些东西很难传下去了。”
与李秀芳一样,几乎所有关注安塞民间艺术的人都不得不面对同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黄河流域安塞民间艺术,被誉为“群芳母亲”、“世界性语言”,是研究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历史的“活化石”。但随着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的逐渐辞世,很多民间艺术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命运,在现代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冲击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今天,以什么样的思路来挖掘,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成为大家面临的重大课题。
安塞县文化馆馆长殷宇鹏语气肯定地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快速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对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来说,这些新事物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传统手艺,这是无可改变的事实。“毕竟一辆小汽车与一幅剪纸做比较,肯定是小汽车更能激发年轻姑娘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说,民间艺术衰落是必然的。”
记者了解到,为了发掘、整理和推广安塞民间艺术,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安塞进行了4次民间艺术普查,在县上备案登记的各类民间艺人达到6686人,县文化馆还举办了民间艺术创作培训班,集中组织民间艺人进行交流并免费培训群众,力争将传统的技艺,如符号、文样和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保留下来。安塞县还大力加强在基层的文化网络建设。先后成立了文化文物馆、民间艺术团、曲艺队、民间艺术协会等文化组织,并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安塞县有关领导表示,他们决定把民间艺术从娃娃抓起,剪纸、腰鼓、农民画,进入小学生的手工课堂。还有,为了把安塞民间艺术发扬光大,他们甚至提出“一乡一艺”、“一乡一品”的口号,鼓励每个乡、每个村都开发出自己的“拿手好戏”。
千百年来一直靠“口传心授”得以传承的民间艺术能否通过“规模化”得到发展?“规模化”的发展能否保留其本身的原汗原味?曾在安塞县工作多年的陕西省群众艺术馆陈山桥则认为,民间艺术首先是建立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上,它来源于群众生活,其目的也是为了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当前,随着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的介入,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但民间艺术依然有它的土壤。文化工作者最应该做的,还是充分发掘和保护民间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正确引导和鼓励民间艺术,保留这些艺术品的原汁原味,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延缓民间艺术走向衰落和“变味”的步伐。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