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道情起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指流布于民间的说唱道情,在不同地区与当地戏曲艺术相结合而发展形成的各地戏曲道情。有的地方称道情为渔鼓或竹琴,现在多数仍为说唱形式。
道情,源出于唐代道教在×内所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后吸收词调、曲牌,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十一年(1184)宫中唱的道情,与鼓子词相类似。又据明人记载“渔鼓、简板始于宋朝”,而这两件乐器正是道情所专用的。由此可知,至迟于南宋时已有曲白相间说唱故事的道情存在了。后来,道情中诗赞体的一支主要流布于南方,仍多为说唱道情;曲牌体的一支主要流布于北方,并在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发展为戏曲道情。它以(耍孩儿)、(皂罗袍)、(清江引)等为主要唱腔,吸收和采用秦腔或梆子戏的一些锣鼓、唱腔、表演、剧目,以及民歌、小戏,逐步形成为各地的道情戏。其形成的时间,大约在梆子腔兴起之后的清代末叶。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民间文化—清涧县的最后一场道情
- 下一篇:民间文化—蒲城花炮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