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民间文化—太平车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太平车”流传在定边县。多在各种节日和庙会中活动,一般在广场表演,偶尔也在舞台上演出。春节期间秧歌队“沿门子”拜年时,也随之在人家庭院中演出。
太平车是具有喜剧色彩的民间舞蹈,它表现的是—个民间故事:相传古时有个太平县,有一个人叫刘三修,和妻子靠推车做脚夫为生,一日俩口子推车进山,遇到—位千金小姐和一个丫鬟,她们行走不便,便雇了刘的车。行路中小姐发现路不好走,拉车人步履艰难,便派丫鬟下车相助。丫鬟年轻貌美,刘三修心中产生了爱慕之情。刘妻发现,醋性大发,有心想发威,又怕惹怒车里的小姐,谁知丫鬟故意挑逗刘三修,使刘妻气上加气,只好忍气吞声故意在俩人中间设制障碍,由此产生了一连串喜剧性的情节。
太平车的角色有丑婆子(刘妻)、花旦(丫鬟),坐车人(小姐)、推车人(刘三修);坐车人的表演与其他三人不发生任何关系,实际上属三人舞。第一段舞蹈反映平路推车。第二段是突出人物个性的表演,丑婆子扭扭拧拧显示自己的精明泼辣;丫鬟则喜笑颜开,天真活泼,体现自己的聪慧、可爱性格;推车小丑一会儿步履沉重,一会儿推车飞跑,表现他豪爽强干的才智。第三段则是全舞的中心,小丑挑逗丫鬟,丑婆插入阻拦,丫鬟不让,使舞蹈妙趣横生。
太平车的音乐伴奏分民间吹管乐与打击乐两部分,旋律简洁明了,打击乐变化丰富,与表演配合默契。为舞蹈塑造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据艺人介绍,太平车原流传于河北省邢台地区。三四十年代时,一批河北人逃难来定边,在春节社火活动中表演了家乡的太平车,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从此,这一外来的民间艺术形式便在这里生根了。随着1942年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兴起,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下,太平车的表演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使其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建国后,仍一直活跃在定边的群众中间。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