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民间文化—水兽舞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水兽舞”是一种形态独特的龙舞,流传在城固县湑水河两岸的广大农村。它是由一条老黄龙和四条颜色各异的小龙组成的群舞,因而群众又叫“五条龙”或“老龙盘柱”。由于小龙的造型独特,具有似龙、似兽的外形,当地人称其为水兽、独角兽或麒麟。
传说很久以前,时值夏秋之交,在湑水河流经城固斗山脚下转弯的河滩上,忽然出现了五条龙晒太阳。其中,老龙全身鳞甲闪闪,金光四射,四条小龙活蹦乱跳,五光十色,整个河滩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瑞霭缭绕。适逢这一年桔、柑、稻谷大丰收,人们便将此滩称为“水兽滩”。清道光年间,当地艺人就根据传说创制了五条龙这一舞蹈,以后又沿湑水河传到临近的五郎庙、石家坝、汤家村、白岩村等地。目前只有原公乡和石家坝村仍表演此节目。
另据传说,水兽舞中的五条龙象征五方五帝,即东方甲乙木为青帝,南方丙丁火为赤帝,西方庚辛金为白帝,北方壬癸水为黑帝,中央戊已土为黄帝。五帝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聚会,商量人间的农桑大事,同心协力地调节阴晴旱涝,使五谷丰登。水兽舞象征着五条龙聚会、迎春、求吉的意思。据《后汉书·祭祀志》中记载:“迎时气,五郊之兆。……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旗服饰皆青……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兆,祭黄帝后土,车旗服饰皆黄……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如今表演的水兽舞也按青在东、红在南、白在西、黑在北、老黄龙居中央的位置来表演,这说明它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着一定的关联。
此外,水兽舞也和狮子舞一样有给小孩“过关”之说。如有的人为孩子祈福求贵保平安,常在表演水兽舞时,让小孩从老龙口里钻过。也有的无子人家,在水兽舞表演完毕后,请一条小龙进入卧室,在自己床上打一个滚,以求麒麟前来送子。尽管这些活动具有一定封建意识和迷信色彩,但却反映了民间舞蹈所具有的一定民俗功能的特征。建国以后这些活动逐步减少,而更多突出了春节喜庆、娱乐的色彩。
表演开始时,老龙带领四条小龙鱼贯出场,在强烈的锣鼓声中,快步绕场一周,如同群龙出水一般,称之为“五龙出洞”。然后老龙依次围着每条小龙走转一圈,以表示对小龙的亲昵,称为“老龙添足”。接着老龙在场中做“过滩”、“喝水”、“搔痒”、“舔尾”等动作,预兆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后老龙进入堂屋,留四条小龙在场中相对跑跳,逗趣。当其他小龙进屋参神(拜神)时,小黑龙继续在场中跳跃玩耍(据说黑兽不能进屋参神)。老龙领着三条小龙在房檐下绕东西两明柱一圈,群众称“老龙盘柱”,表示附柱升天,群龙腾飞之意。紧接着小龙依次从老龙腹下钻过,最后五条龙汇集一起,组成老龙居中,四小龙分列两侧的队形,高举起龙头向主家正堂并进,以示拜贺新年,至此全舞结束。
水兽舞的表演过程,基本遵循着如下的情节:即一条修炼得道的老龙带领自己的四条小龙,从山洞里缓缓爬出,潜入深潭,然后在四条小龙的护送下过滩、喝水、舔足,最终盘旋升天。这与湑水河上多次涨水淹没田园的历史,以及当地民间流传的“行龙”、“五龙卧滩”等传说有一定联系。水兽舞中的“老龙盘柱”表示巨龙腾云升天,就反映了群众期求免除水旱之灾的良好愿望。
水兽舞在表演时以老龙领舞,众小龙伴舞,每条龙由两人同披一龙皮表演,一人执龙头,一人耍龙尾。老龙长约两丈,为黄色;小龙长约八尺,分别为墨绿、红、白、黑色,称为青兽,红兽,白兽,黑兽。有的地方为了增添表演的热闹气氛,还加有狮子舞。当龙表演时,狮子在一旁卧地休息,待四条龙进入堂屋后,狮子就和黑兽挑逗玩耍。据民间传说麒麟是龙狮交配所生,这就是水兽舞在民间加进狮子表演,从而形成龙狮合舞的依据。
该舞形式新颖,风格独特,通过画面变化和多种队形穿插,表现龙的不问性格和形象。基本动作有“慢步行走”、“跃起前行”、“喝水”、“搔痒”、“舔尾”等。五条龙之间互相配合得有主有次,节奏变化有快有慢,使整个舞蹈表现出龙兽漫游的迷人景象。特别是舞蹈中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老龙对小龙的哺乳和亲昵,颇有情趣。伴奏采用民间社火锣鼓队,节奏明快,气氛强烈,随舞蹈的变化而改变速度和力度,以烘托气氛。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