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地龙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地龙流传于西安市户县甘亭镇,是一种罕见的龙舞形式。表演时,由三个人同披一张12米长的龙皮,脚蹬龙爪鞋,分别扮演龙头、龙身、龙尾,另有一人手持鲤鱼灯,在的引导。
户县龙舞不仅是春节耍社火中常见的节目,也是过去民间祭祀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年正月初七,甘亭镇西街和南街的社火队都要在社火头的率领下,集体去西门外桥头的“火龙庙”进行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而北街,东街的群众也要到北门外的“龙王庙”祭祀水龙神。这些民俗祭祀性活动,使社火表演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征,人们祭龙、耍龙是为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地龙表演突出了龙的左右摆动以及翻滚。在锣鼓的伴奏下,鲤鱼灯引龙上场,先跑转大圈,接做“龙钻尾”、“头咬尾”、“龙打滚”、“龙盘身”、“龙摆头”等动作。舞龙头者还带两只猪脬(俗称猪尿泡、现改用喷雾器),装满清水,舞至高潮时,舞龙头者手压猪脬,让两股清水从龙鼻中喷射出来,洒向观众,象征龙神“呼风唤雨”、“吞云吐雾”的意境。很多群众认为地龙喷水洒在自己身上可以“消灾免难”,具有神龙护佑“吉祥如意”的作用。
地龙表演因三个演员同披一张龙皮,必须配合默契,步履一致,动作协调。伴奏以打击乐敲击民间乐曲[十样锦]为主,主要烘托表演的情绪与气氛。
地龙常和高跷、芯子、狮子、牛拉鼓、夹板舞等形式组成民间社火舞队,进行游村转乡,欢庆春节活动。地龙行进时,只做“龙摆头”和“龙摆尾”动作,走至广场和十字街头后,在广大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要求下,才做场地表演。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