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香包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香包是一种起源于汉代的节令玩具,流传至今。古时候,每逢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在里面填上带香味的药材,戴在小孩子的胸前或挂在床头,可以驱病祁福。
关中的端午节,最讲究的是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片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每过农历三月,妇女们就开始制作香包了。香包的样式很多,有花果形、蔬菜形、飞禽走兽形等。色彩鲜艳,造型逼真。相传远古人狩猎的时候为避免毒虫伤害,在身边装些草药包。又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当时秦楚相连,秦人出于同情 怀念,按照屈原生前喜爱芳草 香料的夙愿,做香包戴在身上。
戴香包是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葫芦头、鸡腰子等型大、药多、香味浓的香包。成年人则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青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按旧俗,过了端午节就应把戴过的香包扔掉,表示弃除瘟病,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香包,也千万不要捡。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