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宣泄情感的“刀郎”画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1977年,由热合曼·阿皮孜、热依木·赛力木、吾斯曼·阿不都热木创作的《丰收》、《欢乐的春天》、《打猎图》等作品在法国巴黎国际农民画展中,有40多幅作品被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的国际友人收藏。出自“泥腿子”之手的农民画登上了国际画展的大雅之堂,被艺术界称为“神画”。让农民用干裂的手画画,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但这是事实,在×边远的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和央塔克等地,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不信?到那里瞧瞧!
南出麦盖提县十多公里,穿过绿树环抱的柏油马路,就是全国农民绘画之乡——库木库萨尔乡。
街道两侧,各式民房整齐地排列成两条直线,在家家户户临街的墙面上都有占满整个墙壁的巨幅画。
有反映游牧民族特点的《跨马狩猎图》,有展示农民辛勤劳动的《千锤百炼图》,有感激富民政策的《理论学习图》,也有喜庆丰收的《采棉图》。虽经风的撕裂、雨的浸蚀,但一幅幅彩画依然形象逼真、清晰可见。
不过,壁画只是开启库木库萨尔乡农民艺术殿堂的序幕,更多的精彩是在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图书馆、文体活动室,创作室的墙上、桌上、陈列架上,挂满和摆满了出自农民之手的绘画作品。
麦盖提县的“刀郎”画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受工人画、战士画、浙江嵊泗渔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的影响,刀郎人开始在茶余饭后、农闲时节学习绘画艺术。
没有名师指点,更没有高档纸笔和颜料,大地当纸、树枝为笔,刀郎人用超越时空的想像步入绘画艺术的殿堂。
30多年来,刀郎农民画家的队伍不断壮大,创作技巧日渐提高。在千余幅作品中, 有300多幅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展出。
劳动创造了艺术,艺术丰富了生活。刀郎农民正是在劳动和生活中,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并将其跃然纸上。
热合曼·阿皮孜的《丰收》正是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佳作之一。画面上,一片葵花果实累累,红黄粉白的花盘弯颈点头。
一位×少女操刀攀割,一位英俊的小伙葵下携筐,丰收的喜悦生动地描绘在俊男俏女的脸上,整个画面洋溢着农民的质朴和大地的芳香。
热依木·赛力木笔下的《刀郎羊》则采用夸张、浪漫、幽默的手法描绘出膘肥体壮的羊三五一群地在草原上觅食撒欢;牧羊老汉被羊群围在中间,仰天长卧,悠闲自得,羊儿逍遥自在的画面。
吾斯曼·阿不都热木、艾力肯·阿巴尔、卡德尔·阿布都拉等,这些早期步入刀郎农民绘画队伍的“开拓者”都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画家。
种地是他们的主业,画画则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当地浓浓的文化艺术氛围。
自由挥洒、酣畅淋漓、构思简单、色调简朴、寓意明确、形象逼真是刀郎画的鲜明特点。
刀郎画在色彩表现上也有独到之处,不拘泥于固有色或条件色,而是随心所欲,怎么好看就怎么着色。作者在原色和二遍色的对比中,大多采用黑、白调节,以求强烈刺激的视觉效果。
贴近现实生活的时空造型效果,如同大漠一样宽阔的胸怀,是刀郎农民画家在画面上横排、竖放、驰骋想像的力量源泉。艺术中反映现实、生活中丰富艺术,幽默中透视矛盾、夸张中充满宣泄,构成了刀郎农民画家在处理反映现实主义和洋溢浪漫主义时的艺术 情调。
荷兰画家凡·高,在近30年的绘画生涯中没有举办过一次画展,即使是传奇作品《红色的葡萄园》在其生前也只卖了4英镑。然而, 他的成就无人能及。
与印象派画家凡·高相比,麦盖提县的刀郎农民画家,只是在绘画艺术的漫漫征途上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谁能断定若干年后,这些作品不是价值连城的传世之作呢?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文化艺术—中国古传手抄本《古兰经》探源
- 下一篇:文化艺术—锡伯“汗都春”的由来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