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古迹建筑—巴州回族厅厦房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949年以前巴音郭楞的回族住房一般以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为模式,融合回民生活起居特点的厅厦房。四合院的正北是两层木结构框架式的阁楼,二层楼前为木结构的勾连搭式的卷棚。卷棚下有1.2─1.5米宽、5─8米长的厅厦,两侧厢房长出1.2─1.5米无厅厦,所有外露的梁、柱、廊、窗都有精细的雕刻,雕梁画栋,飞瀑流花,蜂飞蝶欢,燕飞莺舞,花格子窗油光流彩,厅厦子间五光十色。四合院内三四代同堂,一般北屋为爷爷奶奶所住,东西厢房住着儿子儿媳,南屋住孙辈,阁楼放杂物、粮食,因焉耆地潮,极易翻浆,百年老屋极为少见,这种四合院目前已经大部分坍塌,所存只有焉耆陕西巷子有两套。厅厦房的正屋虽比其它房屋建造牢固,而所存仅有乌什塔拉农村3套和焉耆7套。

  七八十年代,巴音郭楞的回族人开始建造土木结构的厅厦房,为一明两暗三大间,即正屋为厅厦房,两厢房也只是侧门前窗,和有厅厦的正屋相比,相对较暗,只是单砖平檐,檐头走向简洁流畅,屋顶只抹草泥而无阁楼,为防翻浆,深挖基础一米以下并不鲜见,房内外抹草泥,后喷白,门窗柱梁刷漆,装饰画彩。

  90年代至今,开始建造砖混结构的房屋,基础大都在一米五以下,混凝土浇灌,仍为一明两暗三大间,檐挂瓦饰彩,厅柱雕龙绣凤,或整个用各种景色瓷砖饰面,檐画大方,墙画风流,梁画新奇,柱画美丽,造型之奇特,对称之和美,式样之繁茂。

  70年代后,大部分回族人换上了新式的木床,农村是土坑、木板床、席梦思床并存。1988年对110人抽样调查,喜睡新式床77.39%,喜睡木板大通铺的15.65%,喜睡土坑6.96%,喜欢土坑的都是40岁以上的农民。

  巴音郭楞的回族人家都注重摆设,陈设整齐,窗明几净,庭院每日洒水清扫,室内燃巴兰香,家家栽种葡萄,育花种草,葡萄架成荫,花草园繁茂。冬日室内花香满屋,有无花不成为家之说。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