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节日饮食—巴里坤的馕饼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巴里坤人外出总少不了带一摞馕饼子,或许是基于这个习惯吧,记者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采访结束后,巴里坤县党委宣传部的同志特意准备了几个馕饼子,让记者带在路上吃。

  馕饼子?奇怪,馕是馕,饼子是饼子,巴里坤人怎么会称馕饼子呢?经过采访,记者才明白其中的原委。

  ×的汉文化研究者一般认为,巴里坤县是×汉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如果你有兴趣打听一下生活在这里的汉族人的籍贯,你会发现这里绝大多数汉族居民的籍贯就是巴里坤。而巴里坤的馕饼子正是在这种深厚的汉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带有典型的×汉民族文化特征的大众食品之一。

  实际上,馕饼子只是巴里坤人对本地小麦粉制作面食的一种统称罢了。馕饼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品种:酥饼,锅盔饼,干粮(一种馒头形的烤饼),甜饼,香豆饼,葫芦干粮,蒸饼等。

  几乎所有的巴里坤县汉族妇女都能制作一手花样繁多,美味可口的馕饼子。近年来,由于城市里的人多数住进了楼房,加之生活节奏变快,巴里坤县的上班族,平常日子已经很少做馕饼子了。于是,制作馕饼子的家庭作坊得到迅速发展。

  唐艳霞家就是其中的大户之一。唐艳霞今年40岁,她家建有一座很大的土制烤炉,正常情况,她家每天烤制各种馕饼子需要面粉50公斤。唐艳霞告诉记者,她一般都是前一天晚上和好面,第二天凌晨4点开始烤,9点以后,她就推着封闭的食品车到市场上卖馕饼子了,而她的先生则要在家烤到中午,有时候得烤一天,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巴里坤馕饼子之所以能够做出特色,除了汉民族对面食的研究之外,记者以为很大的原因在于,当地人对馕饼子这一特色品牌的自觉保护意识。唐艳霞说,不同的馕饼子需要不同的料,对制作馕饼子的主料,如:巴里坤菜子油、香豆子、姜黄、红曲、当地黑菜子等,任何人也不会掺假的。也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巴里坤的馕饼子才烤出了名堂,成了地方品牌之一。

  与多数烤制馕饼子不同的是这里还有一种最具特色的蒸饼。巴里坤的蒸饼一般直径在50厘米左右,厚度约10厘米上下,既可以切成块卖,也可以整张销售。一个大蒸饼仅16元,价钱不贵,当然,最好的还是蒸饼的味道。

  通过了解,记者得知蒸饼的制作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先将小面团擀成片状,然后,涂抹上菜子油等,卷成长条状盘在蒸笼里,待蒸笼里盘满这样的条状面后,再擀一张薄薄的大面饼,盖在顶层,即可开火蒸面了。

  蒸饼出笼时,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巨大的白面饼,但是,切开之后,里面却大有文章,一层层浸着油色的花样,肯定让你垂涎欲滴。除蒸饼之外,记者发现巴里坤县还有一种巨大的馒头也很有特色,或许是因为这种馒头个头太大的原因,当地人吃大馒头时要将其切成片状才端上桌。大馒头不需要添加任何辅料,食之,让人不禁回忆起二十余年前,家里用酵头发面蒸出的馒头香味。

  如果你有机会去巴里坤县,肯定会被这里的馕饼子迷住。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