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龙在新疆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在十二生肖中,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是自然界中十分活跃的动物,有的与我们朝夕相处,有的出没于森林、荒野。只有龙在自然界中,难以找到它的踪迹,看来它是一种地球上不存在的动物。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对龙的解释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从考古发现的资料和传世艺术作品来看,龙形象十分独特,由虎头、蛇身、鹰爪、鱼鳞、鱼须、鹿角为一身,散发出神秘而令人生威的气息。龙虽然是不存在的生命实体,但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数千年,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它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生活的许多领域,并与我国的思想道德、民俗、×等文化联系在一起。

    中国古代龙文化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从古文献记载来看,它的种类很多。《述异记》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离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发现了许多伏羲女娲形象的文物,伏羲女娲被画在绢、麻布上,他们蛇身蜿蜒相交,其艺术风格与内地出土的画像石上的龙十分相似,至今人们将十二生肖中的蛇称之为“小龙”,说明龙蛇之间有渊源关系。龙有起源于马,起源于鳄鱼,起源于蜥蜴,甚至起源于雷电等多种说法。

    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皇权的象征,但龙的形象几千年来融入到中国社会文化艺术当中。龙在古代建筑、生活用品、雕塑、服饰、家具、绘画中屡见不鲜。坐落于北京北海北崖的九龙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长25.75米,高6.65米,在它的前后壁各有九条神姿各异的浮雕龙,行于云海和山崖之间。它们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北海九龙壁是用424块七色琉璃砖砌筑而成的,色彩绚丽,古朴大方,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特色。

    龙至少在汉代已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地区。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民丰县尼雅汉晋时期的墓葬里,发现了一枚龙虎纹铜镜,该镜出土时,置于一锦袋中,银灰色,直径9.2厘米。镜背纹饰为一条龙和一虎围绕着纽座嬉戏一圆球,图案生动形象。在内地尚未发现与此纹饰相同的铜镜,镜体保存完好,纹饰清晰,镜面光华,是一件铸造精巧的铜镜。

    龙和虎是古代中原居民十分喜欢的动物,特别是龙,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最富浪漫色彩的兽形集合体,集中了百兽之美,最终成为华夏民族的象征。虎历来被视为勇敢威武的象征,因而古人将龙和虎的形象铸于铜镜之上,更具有威严驱邪的象征意义。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尼雅古墓中,还发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铭文的护膊、“王侯合婚千秋万岁宜子孙”铭文的织锦,充分表现了中原与西域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考古工作者还在焉耆县博格达沁古城遗址附近的古墓中,发现了汉代龙纹金带扣。这枚重48克的主体图案是龙,共有8条,龙眼是用红宝石和绿松石镶嵌而成的。魏晋时期的×龙,表现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果,其中疏附县艾孜来提毛拉山佛教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龙,环绕于希腊的忍冬纹饰中。1978年库车县一个佛教遗址出土的一件晋代木龙,虽然只有龙首,但龙口大开,龇牙咧嘴,一副怒龙形象,雕刻得十分逼真。

    ×出土的古代丝织品中也有龙的形象。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出土的联珠纹绮,纹样为在大联珠内填二龙戏珠纹。龙纹金色虎头有须,鹿状双角,口戏珠,蛇身无鳞,四足五只鹰爪,呈飞腾之势。图案中的龙,是典型的唐代黄龙的造型,而联珠纹通常被认为是受伊朗波斯萨珊王朝纹饰的影响。带联珠纹的丝织品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很多,有联珠鹿纹锦,联珠孔雀纹锦、联珠狮纹锦等,这件联珠龙纹绮,流露出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痕迹。

    龙的形象还发现于和田出土的彩棺当中。1983年和田市布扎克古墓出土的五代时期的一件彩棺,十分高大,长2.15米,宽75厘米,头端高68厘米,脚端高55厘米,棺表饰木作乳钉,并涂红色。四面分别彩绘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图案。其中木棺侧板上画着一条巨龙,龙首蛇身,鹿角侧立于龙头两侧,怒目圆睁,龙口大开,身上的蛇纹清晰可变,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体形巨大,这应是×发现的最大的龙。

    龙的形象还见于瓷器。伊犁霍城县阿里麻力古城遗址出土的元代瓷盘、瓷碗上都饰有龙的纹样,这些及其普通的生活用具,体现了龙在当地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境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发现的龙的形象,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龙文化在×渊源流长两千年,说明了×自汉代以来,与×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实际上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真谛所在。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