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时空绝唱吐鲁番木卡姆历史发展概述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天山网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后来转意为大曲,是××文化中独特的一种音乐形式,是×音乐圣典之一。她像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等史诗一样,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同时,木卡姆又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集音乐、诗歌、戏曲、历史等为一体,在历史、文化、社会、哲学审美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木卡姆是×音乐的精髓,是打开×文化的金钥匙。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
和中国古代的风、雅、颂一样,×木卡姆艺术起源于祭祀和劳动。她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公元前206年流行于西域东部和天山以南的楼兰、姑师一带的"摩可兜乐(大套歌曲)"。后因社会动荡等多种原因,几近失传。1547年,酷爱音乐和诗歌的阿曼尼莎汗成为以×莎车为国都的叶尔羌汗国的王后,她召集大量的乐师和木卡姆演唱家大规模地整理木卡姆,使之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整理出结构完整、体系严密、朗朗上口的全新木卡姆。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政治、文化的发展,这套木卡姆被逐步浓缩为十二部分,定名为"十二木卡姆",但无文字记录,一直以艺人们自弹自唱、口传心授的形式在民间代代流传下来。并因为地域的分布特点,形成了几个支流:有流传于×和田一带的《十二木卡姆》,有流传于阿瓦提一带的《多郎木卡姆》,有×东部哈密地区的《哈密木卡姆》。其中,保留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是留传在鄯善县鲁克沁镇的《吐鲁番木卡姆》。到了1951年至1954年,十二木卡姆的唯一演唱者,著名的木卡姆大师吐尔地阿訇的演唱得到了认真而全面的记谱和录音,他演唱的十二木卡姆共有245首乐曲和2482行歌词。1993年,在中央、×有关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邀请、聘请区内外专家、学者成立了吐鲁番木卡姆艺术整理研究组,投资近70万元,历经近四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最终审定收录乐曲320首,歌词2990行,这就是《吐鲁番木卡姆》。
吐鲁番木卡姆艺术是在传统民歌、古典民间音乐和古典歌曲的基础上,经过历代民间乐师和诗人的不断创作、加工,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而日臻完善的。她集音乐、歌唱、舞蹈和文学为一体,曲调丰富,结构严谨,篇幅博大,自成体系,是千百年来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品和艺术绝唱,其恢宏的规模和气势,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音乐文化中极其罕见。
吐鲁番木卡姆起源于鄯善县鲁克沁镇,十七世纪初,生活在鲁克沁镇的木卡姆艺术家艾力尼亚孜·谢依合开始对濒临失传的木卡姆重新整理,历经七代艺术家的演唱和研究,现已形成11部木卡姆套曲,即:吐鲁番木卡姆艺术是在传统民歌、古典民间音乐和古典歌曲的基础上,经过历代民间乐师和诗人的不断创作、加工,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而日臻完善的。她集音乐、歌唱、舞蹈和文学为一体,曲调丰富,结构严谨,篇幅博大,自成体系,是千百年来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品和艺术绝唱,其恢宏的规模和气势,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独树一"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木、潘吉尕木、乌夏克、纳瓦、萨巴、依拉克、巴雅特木和多郎木卡姆,第十二部套曲的整理也已近尾声。
鲁克沁镇七代艺术家的代表人物是:第一代:艾力尼亚孜·谢依合;第二代:艾合买提·特克加那尼;第三代:艾山·巴拉;第四代:阿不都·巴拉;第五代:乃买提·巴拉孜;第六代:努尔·苏王;第七代:吐尔逊·司马义。
1983年,鲁克沁镇成立了第一个木卡姆演唱队成员有8人组成,1987年,组建了木卡姆艺术团,成员发展到25人。1992年11月,鲁克沁镇木卡姆艺人谢日甫·沙吾提和依则孜·尼牙孜赴京参加首届维吾尔木卡姆演出,使吐鲁番木卡姆独特的艺术魅力名扬全国,1998年5月,吐尔逊·司马义等两名艺术家应邀赴英国演出,爱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友好接见,使吐鲁番木卡姆蜚声海内外。
1997年,鲁克沁镇被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2003年3月,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极大地促进了鲁克沁镇木卡姆艺术的发展,现在鲁克沁镇木卡姆艺术团已拥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25人,团队人数增加到42人。其中有5名艺术家能完整地演唱出全套木卡姆。
2004年3月21日,是×传统的诺鲁孜节,鲁克沁镇以节为媒,大胆创新,举办了"鲁克沁木卡姆文化汇展"活动,为将木卡姆艺术推向市场进行了尝试性演出,汇展吸引了×、地区共13家新闻媒体,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4月初,×某著名旅游开发公司从鲁克沁镇演出团队中选聘了10人到旅游点进行专场演出,10名艺术家月工资都在千元以上。
今年秋,经过层层遴选,维吾尔木卡姆作为我国唯一参评世界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进入世界遗产的候选名单。这无疑给吐鲁番木卡姆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吐鲁番木卡姆艺术必将迎来一个全面发展的春天。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