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人物春秋—艺舟双楫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艺海三千,舟楫一双,这就是蒋柏忠、蒋循父子。柏忠憨厚、朴茂,如湖边一块石,山中一棵竹;蒋循机灵、干练,似涧间一股泉,山涯一丛苇,于是,组合成风 景。

我和柏忠曾是学友。五十年代末我在无锡师专中文科就读,大跃进热风滚潮,处处是壁画诗歌,我们这帮不知天有多高的毛头后生,也架起棚梯,拉上千支光的电 灯,在锡师走廊的墙上大画飞天。师范文科班爱画的同学都来帮忙,柏忠是一个。有时还帮我牢牢扶住棚梯,递颜色盆。他不张扬、不多言语,以后学校分开,各奔东西, 奇怪的是,在锡师上千同学中我记住了他,也许是人可亲,艺可近,彼此之间有某种感应。三十年后重相逢,鬓发添霜淡盈盈,不诉衷肠,也不谈坎坷,只是送给我一本他 编写的书画家故事集,这时我才知道他从徐淮调回无锡,在蠡园中学执教美术,是位书画家。

柏忠善画墨竹、墨梅,这正映照了他的为人和秉性:敦和而内蕴骨气,芬芳而淡出荣华,坦荡抒写人生,磨砺珍惜生命。以教书说,他以人格色彩———忠诚、宽 厚、热心感染学生;以艺术说,不弄巧,不轻浮,废了右手还有左手,始终存一颗童子赤心;以为人说,尊师爱友,乐于助人,于人家不经意处留下点点滴滴。一次,我有 事找柏忠,四处托人查询,不见踪影。过后数天,他忽然冲到我办公室,浑重低哑地对我说:“我娘病,在医院,我在服侍……刚刚从医院赶来,对不起……”我抬头看他 两眼夹带血丝,熬夜的疲累和焦虑全写在脸上。我顿时想到,竹中有名“孝竹”,柏忠是不折不扣的“孝竹”!画如其人,可是只有深知其人才能识其画,为此我懂得与附 庸风雅用笔墨技巧表现梅竹的人相比,柏忠的梅竹,更有一种让人赏心的厚重。

蒋循是其子,天性加环境濡染,从小倾心翰墨,父子质朴一脉相承。我曾见到他们合作的《聂耳亭》一画,里面有交融,也有撞击。柏忠讷讷,蒋循岌岌;柏忠说,气要沉潜,画才耐看;蒋循辨,冲出樊篱,方呈新意;父不让子: 难道我不及你懂牽子不退却:你吃的盐是比我多,你的感觉不及我新……夜静更深,乘着蠡湖上的清风明月,艺舟双楫,奋力向前,浪花飞溅,继承出新。

对于丹青,柏忠是献出一个“忠”,对手艺术,蒋循是坚守一个“循”。泱泱大千世界,风光何处不在牽不羡慕黄山,也不羡慕庐山,就用你的左手,画出江南石 的空灵,水乡竹的秀逸,左手反其道而行之,岂不藏有费新我书法中结构独特,用笔“拙”、“险”的韵味牽蒋循你日日看山,天天傍水,就循着泉的活力,苇的飘逸去组 合你的人生风景,不知对否牽 。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