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古镇南浔说二张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浙江湖州市,是长江流域原始文化———良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镇南浔正在其中。南浔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濒太湖,东与江苏吴江市交界,古镇人口近5万,列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
南浔文化悠久,人才辈出,名胜古迹甚多。明万历年间至清代中叶,为古镇经济繁荣鼎盛时期,近百余家丝商巨富,都有深院大宅。如今,除了嘉业堂藏书楼,小莲庄、颖园 等外,号称江南第一巨宅的张石铭旧居,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都保存完好,对外开放,秋阳正丽,秋光正好,我们一群对寻古访旧有兴趣的人,结伴至南浔探访二张的故居。
南浔豪富颇多 ,有“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之称。豪富张颂贤就是“四象”之一。传到第三代,有两孙子,都是大有出息的人。两孙系堂兄弟,堂兄张石铭(187 1—1 9 2 7),堂弟张静江(1 8 7 7—1 9 5 0) 分家后分别建起了巨宅。张石铭建的巨宅称懿德堂,位于南西街;张静江建的是尊德堂,位于东大街,两宅遥遥相望。这两座巨宅,已有百年历史,但保存完好,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民俗建筑和 文物价值,都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是清光绪二十年举人,酷爱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玩赏奇石,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同时又承祖业经营丝绸、盐业,开拓房地产业等 。因此不仅在文化艺术上极具品味,而且经商也十分精明。不仅如此,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杭州“西泠印社”就是以他为主发起和赞助成立的。可惜中年早逝,仅活了5 6岁。张静江则不同,投 身政界,早年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一次就向孙中山提供白银三万两,作为反清革命活动经费。三十年代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后退出政治舞台,笃信佛教;经香港到美国,寓居纽约,1 9 5 0 年9月3日病逝。正因为张静江钱都花在政界,因此他的故居规模和张石铭故居相比,略差一筹。
走进江南巨宅张石铭的故居,便被他的建筑特点———装饰雅致、门廊的砖雕,石雕古朴逼真 而吸引。这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尤以内厅为最。内厅两侧的漏明廊窗为木刻芭蕉叶,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因此也称“芭蕉厅”。楼窗镶嵌菱形蓝色玻璃刻花,为四时花卉果品,晶莹高 雅,属当时中西文化结合的贵重装饰品。内厅以后的西洋楼,也有不少外来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从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头等,都体现了欧洲十八世纪风格,地砖都从法国进口,楼 前栽有两株广玉兰,百年树龄,叶大密茂,在秋风中引来鸟雀婉啼,极为动听。大宅内厅、堂、楼、厢、轩、房约数百间,各具特色,无论石雕、砖雕、木雕,工艺十分精湛。整个院宅气势宏伟 ,富丽典雅,风格独特,可称江南最大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私家民宅。笔者也曾到过皖南,参观过一些徽商建筑的大宅,与之相比,差得远了。可以说,这是一座近代建筑 艺术的博物馆。
和张石铭近五千平方米的故居相比,张静江故居较小一些,也属多进的深院大宅,但不是中西合璧。跨进大门,穿过天井,正厅内有清末名人张謇的匾额“尊德堂”。中堂之 画系谢公展的指画佳作。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联为清末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 书”,整个大厅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二厅、三厅里,陈列着张静江平生事迹的各种照片、书札等文物,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于右任等名人手札,以及张家的帐本、寿礼薄、全福贴等等 ,其中以张静江手书的对联“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尤为珍贵。这座院宅,同样也是以各类雕刻精细著称。整个院宅,就像一座清末民初的民俗博物馆。院内许多实物,都体现了这一特色。
参观二张的故居出来,忽然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切显赫的风流人物,都将随风而去,但他们的业绩,却久久为人传诵。南浔二张留下的这 两座豪宅,百年之后仍然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此观光,留恋忘返……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人物春秋—元代大画家倪云林
- 下一篇:人物春秋—梁溪词人顾氏姐弟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