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红学家王昆仑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毛泽东在1964年8月18日同几个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红楼梦》写出二百多年了,研究红学的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可见问题之难。有俞平伯、王昆仑,都是专家。何其芳也写了个序,又出了个吴世昌。这是新红学……”毛泽东指出王昆仑是位红学家。
王昆仑(1902-1985),无锡人,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初,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顺应时代潮流,向社会声明准备招收女学生。王昆仑姊王兰正因病失学在家,想进北大读书。王昆仑在商得蔡元培同意后,王兰进了北大,成为北大第一个女学生。
王昆仑后来参加了国民党,大革命时期,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后随军北伐。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以后,王昆仑转而从事于反蒋民主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目睹日寇对中国的侵略,努力寻求救国之路,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并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王昆仑一直在共产党领导下从事民主运动和统一战线工作。先后与其它同志发起组织了中国民主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等进步团体。1949年9月,王昆仑出席了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政协常委。建国后,曾任北京市副市长。以后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主席、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
王昆仑一生爱好文学,抗战时期,他在重庆极为繁忙的工作之余,潜心研究《红楼梦》,写成《红楼梦人物论》一书,脍炙人口,成为人们注意的红学家。1962年起,王昆仑对其中主要篇章作了重新修订,在《光明日报》上陆续发表。这时,这些文章显然引起了一贯关心红学研究的毛泽东的注意和兴趣,所以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称王昆仑为新红学家之一。
《红楼梦人物论》在80年代重新出版,在书中,王昆仑论述了袭人、晴雯、平儿、贾母、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以及“贾府的奴仆们”、“贾府的太太奶奶们”、“贾府的老爷少爷们”、“大观园中的遁世者”等各种类型的人物。
作者认为,袭人“控制宝玉、顺应环境、内收羽翼、外结奥援”,“她今天已获得了最有希望的处境,到明天她最理想的命运就只有进而攀取得宝玉‘姨奶奶’的地位”。她“恰好是奴仆群中委曲婉转以媚主求荣的奴才代表。”对贾宝玉,王昆仑认为是曹雪芹“笔下最富自己主观色彩的人物”,“他是贾府家系的命脉,是恋爱故事的中心”,“作者以宝玉来反映贾氏家族的命运,反映许多女性的情感生活,反映当代贵族阶级优异青年的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对王熙凤,王昆仑认为“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至于王熙凤,“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控制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朝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曹雪芹刻划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王昆仑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分析真是鞭辟入里,令人信服。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研究红学的众多作者中,王昆仑不同于索隐派、考证派、评论派,独辟蹊径,写成《红楼梦人物论》一书,是红学研究花丛中一束鲜花,值得红学爱好者认真一读。 王昆仑还和女儿王金陵合作写了昆剧剧本《晴雯》,也深受读者喜爱。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人物春秋—元代大画家倪云林
- 下一篇:人物春秋—“雪浪山人”王吉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