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古迹寻踪—雕花楼的“暗楼暗室暗道”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太湖东山雕花楼,是苏州香山帮艺匠建于清末民初江南古镇园林的代表作,原名“春在楼”,典出苏州清代诗人俞樾殿试名句“花落春仍在”。大楼不仅以“无处不雕、无处不刻”素享盛名,又以其独特而神秘的“暗楼、暗室、暗道”被世人称奇,亦成为环太湖游览中一道寻幽探秘的风景线。

先游暗楼,在雕花楼后楼的天井里仰望,游客只能看到二楼,实际上二楼上面还有一层,只不过建造设计时,第三层比第二层前后各缩进了二檩,且有两侧风火墙遮掩,所以极其隐蔽,称为“明二楼暗三楼”。更为神秘的是暗三楼的门又隐藏在后楼楼上板壁中间,粗眼是看不出来的,打开板壁门横侧是一条“一线天”似的“一人弄”楼道,又陡又昏暗,顶上原先是一块活络盖板,以防外人。上得暗三楼,两侧耳室是四块高达二米的堆塑地坪,上书“福禄财禧”四字。其中“禧”字地坪和“禄”字地坪暗藏玄机,活动的地坪推开后,里面分设藏宝密室和藏人暗室。旧时东山因地处太湖半岛,晚清民国时期兵荒马乱,为防太湖强盗,一般大户人家都设暗室,可谓“狡免三窟”。

再探暗室,据雕花楼原主人金家后裔金徵霖先生介绍,大楼真正藏古董、字画、银元的暗室,是在鲜为人知的前楼暗三楼上。前楼二楼五开间的楼面上,左右两边四间楼房都有天花板,唯独当中的一间不设,正中悬一块大匾“春在楼”,在匾后的板壁中间露出一条30公分高度的缝口,用手往两边一拨,现出了一个三尺来宽、二尺多高的洞口,这是暗室前入口,里面是一条四周环通60米长、1.5米宽、1米高度的暗通道,正好是在“船篷轩”上层,如人弯腰可踩着望砖铺底的木檩走到两侧耳房暗室。为防应急,金家还设计了暗室后入口,在二楼两端耳室天花板的底部,有一块0.8平方米活络的木板,是唯有金家才知道的藏宝暗室进入口。搬来梯子,上得洞口,只见眼前豁然一亮,原来头顶处还有一老虎天窗,借着亮光,可看到密室,面积约10多平方米,高2米左右,四个悬梁上还雕刻着细致的“如意”图案,楼板是10cm厚度的广漆“西条”。据金先生介绍,太湖强盗解放前曾三次进楼抢劫,均未发现前楼的暗室,原先藏在暗室内的4千多块银元及古董字画,在土改前已被主巳磕米摺?

后寻暗道。在雕花楼后厅“亲德堂”的楼梯下面,有一扇暗门,人进去之后,可以将一挂活络的“翻板扶梯”放下来,就能爬上楼,然后再沿着隔厢,可一直通到北面小花园的佛楼上,人在里面可以看到外面,而外面是断然看不到里面的。金老先生回忆说,他儿时多次进出其间,煞是有趣,只是设此暗道的目的,原不是为了藏人,而是因为当初北邻抬高地价,金家不肯再买,但又必须通过北邻的房屋和果园,才能到达自家的另一处地方,为此金家着实伤了一番脑筋,是架设一座天桥呢?还是开个地道,但才开了个洞口,北邻又同意按原价出售了,于是造楼设计者因势利导,改成了现在可藏人的暗道模样。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