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踪—荣巷老街镇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荣巷,在无锡城区西,位处河埒镇地区中心,锡宜公路横贯而过。河埒镇镇政府设在荣巷老街之百余米之梁溪路(即锡宜公路无锡近郊段)边,居荣巷新镇区之中。
荣巷老街系明代中叶起荣氏家族家属聚居成镇,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故里,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荣巷老街的锯齿形街道,小弄交织的民居格式,及现存较多明清古宅建筑,构成了别具一格他处绝少的江南水乡另一类水陆相衍型古镇。
荣巷又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上世纪初,镇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实业,以纺织、面粉业为主,于帝国主义殖民经济与买办工商经济的夹缝间艰辛经营,终于建立了中国棉纺织工业与面粉加工工业为主的民族资本大型工商业体系,同时为造福桑梓,在家乡创设建造公路,桥梁,园林、学校、文化等等公益事业,使荣巷当时成为无锡近郊最为繁荣的街镇。上世纪的上半个世纪,无锡有“小上海”之称,荣巷则被誉称“小无锡”。
荣巷旧民居区,南临梁溪河北的大片鱼池,由梁溪分支的小河自南深入民居区东侧,为东浜,浜顶南两百米左右处更分一河道向西,略有曲折绕民居区后蜿蜒而去,为西浜,荣巷民居则在两浜间北密集成片北展,接开阔的龙山山南较高的广袤田野。荣巷旧镇背有起伏绵延之九龙山为屏障,南有梁溪河及河畔宽阔鱼池带,民居辐集,楼房与平屋错落高下,小弄或横或纵,或曲或直,叉分交会,畅通中有转折,营造出纷而有致的纯朴幽静气氛。 荣巷老街,横贯荣巷民居区,为东西中轴。街道与江南水乡其它古镇比,相应宽阔,约在五米左右,长约里许,其中西段为各业商店密集段。荣巷老街奇特之处,为“锯齿形”,即街南北两列店面,并不似通衢大街般齐整一线,而是两三间、三四间相齐门面为一组,相接而一组组逐一伸出(街对面则相应后缩)三四尺五六尺不等,整体来看即如锯条之齿状。这样的街道,并非因为地形等的限制,而是一种人为的设计——因为荣巷街道不长,行人步进街端,必将整个街道一览无余而失去兴趣。这种设计使人步于街中,只能见到近处数家店铺,而前面伸出或后缩的另许多组,则隐约可见不知其详,容易引起人们好奇探究的心态,而继续前行。这是一种充分利用心理学原理的设计,也使荣巷老街有了一种步入街端,产生必欲前览的艺术魅力。这也正是荣巷老街有别于许多沿河小街其直如尺街镇另一种独特风貌。
以街为中轴,民居布于两侧,就必有小弄内通。由于年代久远,居民渐繁,荣巷街南前后有五六列民居,为出入方便,留有通道,就应成了长弄短弄、直弄折弄、弄弄相连、弄弄相通的“复杂”地形,与错落高下的民居浑为一体,同样见近不见远,引人产生神秘好奇心理。总览荣巷街道弄道,避直露而极尽含蓄。弄断疑无路,到头又一景,是荣巷老街镇的一大特色。
解放前,荣巷居民以荣氏家族为主,街镇建筑,有“虎”形之说,商店集中段的街道为躯干,头西尾东,商业段东西两头各有向南向北两条宽弄,是四肢,头则在镇西,为开发荣巷镇之荣氏祖莹,坟以青砖砌一人高虎头形墓圈,内植大树森然,曾为一景。二十世纪50年代后墓已不存。
当年荣宗敬荣德生先生出资修筑公路时,路在老街北百五十米,与老街街道平行,后延伸成锡宜公路,近五十年间,多次拓宽,为近之梁溪路。改革开放以后,荣巷商业区已迁梁溪路两侧,近几年已日渐与高速发展的无锡市区融接,为繁荣城市之西边沿。而老街旧巷,格局犹葆,面貌基本如昔,为中国民族资本发展史保持着一处值得纪念的旧址。
荣巷老街店面多为平房,北侧大半系清代初、中叶时旧房,已历一百多年,多为单开间多重深进格局,每两进间以天井,递进至四五重,常有后园植花树。间有百余年以上古老黄杨等矮小型古木。明清古型(或民国间建造之仿清格局)大宅,以街南为多。清水砖砌高墙,砖雕墙门:前有照壁。墙门内外门额多具砖雕与砖刻匾额;正宅墙门内两侧有厢房,一进为大厅,后为二层高敞楼房作为居室,间有后园,两侧高墙或风火马头。此类建筑,基本完好者保留较多。
荣巷东浜浜河西沿的公益小学,为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曾是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锡西支部旧址,为地下党当时设台记录党中央电台广播并油印报纸传播革命讯息之地。
中国首代大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及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祖居在西浜,故居更在西数百米处,现在驻锡某部营区内,保存完好。
步在幽静的荣巷老街镇及小弄间,缅怀在发展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先辈的艰辛创业业迹,当能深感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近代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风貌,荣巷自有与其它小桥流水田园式的古镇不同的独特风采。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古迹寻踪—牛塘窑·胜子岭·点将台
- 下一篇:古迹寻踪—双塔寺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