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北岳烟霞今更好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巍峨磅礴的北岳雄峰,壮丽悠久的北岳庙宇。
这里是古老的中山国,是历史文化名人辈出之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河北省曲阳县,这片神奇的土地,从古至今哺育出众多的优秀儿女。陈文增就是当代最为杰出的一个。
五短身材,黝黑的脸,连鬓胡子,浓重的乡音,——这就是那个被誉为“国际工艺美术大师”、“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的陈文增吗?
表情沉静,目光深邃,谈吐高雅,举止宜人,——这就是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成为“定
瓷工艺研究专家”、获得“瓷、诗、书三联艺术世界吉尼斯之最”的陈文增先生。
我与陈先生交往有年,对他的人生道路较有了解,也常被他的事迹所感动。去年,我应邀去曲阳参加上海吉尼斯总部为陈先生颁发“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的仪式,有感于他在定瓷、诗歌、书法三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随口吟出一首七绝:
诗含美韵笔含姿,一手虬龙一手瓷。
北岳烟霞今更好,中山人物古来奇。
现在,我想把陈先生的生动事迹和辉煌成果向读者作个介绍,也算是为这首小诗做个注释。
一、风雨敲瓷二十年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在与周恩来总理交谈中,问到定州瓷窑之事,周总理回答说正在恢复。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身为定窑所在地的曲阳儿女,立即动起手来。然而,宋代迄今将近千载,在无工艺资料的情况下,想要恢复当年的盛况,又谈何容易!疑云起,叹息生,一些人改了行。而当时还是普通工人的陈文增却知难而进,义无返顾地挑起了复兴定瓷工艺的重担。
先人没有留下定瓷工艺的文字资料,这没有难住他;他说,定窑遗址的瓷片中就含有工艺资料。定窑遗址座落在群山环抱的丘陵上,距离县城20余公里。在大业初创的日子里,陈文增带着他的同路人——和焕、蔺占献,无数次地来往于那条崎岖的山路上。在定窑遗址考察地形,挖掘瓷片,划破的手指滴着鲜血,覆雪的头发下淌着热汗。饿了,咬几口干粮。累了,望一望群山。青山不改,仍是宋时的模样。想到宋人曾在这片丘陵上栉风沐雨,栽出了惊世的瓷艺之花,陈文增心中涌起庄严的情感,他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及其文化价值。在我们的时代,前人没有做到的我们能够做到,前人已经做到的决不能在我们的手上出现空白!
为了摸清陶瓷的共同属性,他南下北上,占有了大量资料,也熟悉了各种陶瓷的工艺特征。在比较中认识,在探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长。定瓷工艺的关键所在,是配料的比例和炉温的控制。他细心摸索数据,大胆推坯入炉。一炉毁了,再烧一炉;此坯不成,另和新泥。汗水和泪水交流,心火与炉火相映。陈文增说,他已记不清失败过多少次了。只记得那时候自己的“形象”,正如白居易诗中所写的那个卖炭翁:“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在所作《七绝·窑炉致坏》,中写道:“可叹三千回合后,嶙峋瘦马骨能敲。”天公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失传八百多年的定瓷精品,终于在20世纪之末,在陈文增的手中,冲破历史的尘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陈文增及其同道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掘出定瓷工艺内蕴的“形、声、色”三大要素:“形”为挺拔俊美,“声”为韵律悠扬,“色”为白中闪黄。这一研究成果,使定窑工艺的独特风范得以发扬光大,在当今琳琅满目的瓷器制品中独树一帜。在定瓷有限公司瓷器陈列室里,百余种精美制品放射出夺目的光泽。它们虽无耀眼的五颜六色,却营造了高雅端庄的文化氛围。刻花飘逸、潇洒,雕花、剔花凝重、生动。上上下下,边边角角,无不晶莹剔透,望之使人俗念顿消。为了总结理论成果,使其传于后代,陈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焚膏继晷,写成《定窑研究》一书,这部论著填补了定窑理论的研究空白,必将在定瓷事业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定瓷工艺大获成功的消息如日上中天,顷刻间便光照寰宇。海内外的陶瓷专家、名商巨贾以及珍品收藏者,闻风而至,曲阳县城迎来了各色车辆和贵宾,定瓷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忙于应筹和接待客人。75岁的西班牙陶瓷专家爱杜阿尔多·阿丰索·库尼先生,在儿子的搀扶下,专程来到曲阳与陈先生会晤,对陈先生的艺术成就赞赏不已。日本泛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森住和弘先生,漂洋过海而来,再三请求,让“陈氏定窑”四个字出现在出口定器之上。
八百年前,宋人在北岳山前升起的定窑青烟,曾经弥漫成绚烂的烟霞;而今,陈先生及其同道们用青春的火焰重新点燃定窑,使那片历史天空的烟霞失而复生,更放异彩。
二、诗情书韵两称奇
我与陈先生相识,是在八年前。当时,保定某房地产开发商建成了一处别墅,名日“金源小区”,为了宣传,请我主持了一次征联活动。征联登报之后,来稿数千件。在沙里淘金似的筛选过程中,一件来稿令我眼前一亮,忙问身旁的同事:“陈文增是谁?”——说来惭愧,长期囿于校园生活的我,对墙外之事缺乏知闻。我把这件作品提交给其他评委,赢得了普遍的赞赏。这副对联是下征上:
水榭烫樽填丽阕(陈文增应对)
金源构墅灿名城(评委会出联)
出联的难度在于前五个字的构字包括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绝大多数的来稿没有注意到这个难点,陈文增不但识破了我们的“诡计”,而且对得很有诗意,其艺术水平已在出联之上。大家一致同意把惟一的特等奖授予陈文增。由此,我知道陈文增不但精于对联艺术,而且具有扎实的古代文学功底。就在这次征联活动之后,我与陈文增见了面。
此后,每年重阳节都由他出资召开“定瓷笔会”,我对他的诗词艺术逐渐有所了解。他是个爱国者,诗中流动着对祖国的深情,无论是港澳回归,体坛夺金,还是抗洪救灾,都表现出热诚的关注。这类题目的诗本不好作,容易流于标语口号,但他却能从自身体验的角度下笔,调动传统诗词的意象,以省净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抒写了自己的感受,读来颇感亲切、真诚、优美。所作《七律二首·抗洪救灾》发表在《光明日报》上,既而荣获了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以旧体诗而获此殊荣,实属不易。陈文增更多的作品是写他在定瓷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感受。诸如创业的艰辛、失败的痛苦、同道的亲情、胜利的喜悦,丝丝缕缕,结成诗行。这类诗每每写得慷慨激昂,沉郁顿挫,且看这首七古《定瓷吟》:
自古中夏有遗爱,天地钟情共筹谋。燕赵“泥土”恭大雅,世胄御前藏未休。边陲外裔亦蜚声,驼旅担挑铭春秋。五四载矣文明邦,汗青彪炳功悠悠。 廿 里“珍珠”耀星日,先祖睿智此中收。大地寒凝八百载,梨花一夜春风柔。五窑之中斗奇韵,青丝无怨霜染头。击壤易水堪壮哉,高祖《大风》歌今喉。十年冰雪妆玉颜,一代人杰倡风流。物华于兹得重复,中兴夙愿今始酬。昨称“颜色白天下”,依今“定州花瓷瓯”。丹心一片为报国,化作彩霓接芳洲。
赏读之际,自能看到一个昂首云天、注目今古的抒情形象。不难看出,作者对古典诗词艺术营养汲取之热忱。“大地寒凝八百载,梨花一夜春风柔”,“寒凝”与“春风”对举,“八百载”与“一夜”对举,把作者对定瓷工艺断缺之怅恨,恢复之欣喜,表达得如此酣畅淋漓。
陈文增先生的书法艺术自成一家,堪称独步书坛。他首习楷书,入门也正,根基扎实,善于变通。于古今名家,多所借鉴。他曾说:“老杜论诗,主张‘转益多师’,其实书法也应如此。善集各家之长,方能有所创新。”对于他的书法风格,我想用“刚英朗炼”四个字概括之,刚笔挺劲,字势开张,骨骼大,气象浑,英气足,神态明。他在各地名胜及商铺宾馆题句甚多,我无论走到何处,都能于50米外识出他的手笔。因为在他的墨迹中,我感受到有一种真气在流动,在欣赏之际,这种生命之气能够传到我的体内,使精神顿增。这种说法也许有人以为是“谈玄”,却是我的真实体验。我在欣赏王羲之、米芾二人的书法时,也产生这种“受气”的感受。至于这种感受在理论上如何解释,有待于专家去研究。我初步认为,这是由于陈文增在运笔过程中,把他的生命真气注入了笔画之中,而作为欣赏者的我,具有接受这种真气的能力。
陈文增先生在参加全国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这也说明了他的书法造诣之深。看到这些丰硕的成果,人们很难想到他少年时写大字,所用的笔墨竟然是自造的。他家境贫寒,买不起笔墨,就去采集羊毛,捆扎成束,做成笔头;再把截断的高梁杆挖空一头,灌进糨糊,把羊毛笔头插入。墨汁则比较容易做成,只要把手伸进灶坑,抓一把锅底的黑灰放入水碗就成了。“贫家出志士”,这句名言在陈文增身上得到证实。他的成材始末,对青少年的事业进取将提供生动的教益。
三、文品亦从人品出
“文品出于人品”,此说虽有争议,我则坚信不移。今以陈文增先生的人品观之,更能印证此说的真理性质。我认为他的品格可以概括为“一大二真三朴素”。
所谓“大”,是说他的志向大,胸襟开阔,目光高远。他在没有任何文献资料的情况下,立誓为祖国恢复定瓷工艺,20余年的坎坷征途,以瘦弱多病的身体,迎击四季雨雪、八面来风,虽百挫千折而不改初衷,其志向、胸襟不可谓之不大。记得某次会面,他拿出一件上品瓷器让我欣赏,那通红的瓷面上赫然写有四个大字——“大将风度”。这四个字就是他的自言其志。不仅是瓷,他的诗境之大,书法骨骼之大,也都是这种品格的表现。
所谓“真”,是说他于事业于生活于友朋总以真诚之心待之。凡是与他交往的人,都有共同的体会,都认为他是个真诚可信的人。他的人生信条是以善心处世。他爱他的事业同道,爱他的诗友,爱他的书友。 “同行不是冤家,而是密友。”这就是他的世界观。他作为我的助手——保定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做了大量的琐碎而无报酬的工作,在学会活动经费十分困乏的情况下,多次慨解贫囊,扶持学会工作正常开展。他是诚心诚意愿意把学会工作做好的人。惟其具有这种真诚品性,他的诗歌方能情真景真,以真诚感人;他的书法才能流动真气,才具有鲜活的生命之力。当然,也是出于“真”。他轻信了从山西永济县来的几个骗子,丧失了价值10万元的一汽车瓷器。但是他仍然认为人性本善,那几个骗子是由于后天的原因丢失了善性。人在总体上仍是善良可信的。为此,他热爱人生,热爱自己的生存环境。我总觉得他的思想精神来源于孟子。
至于他的朴素,那更是一目了然的。他的穿着之朴素,人们有眼即明,无须多说。我要说的是一般人难以置信的事。就我所见,他因为处理学会工作而来往于曲阳、保定,都是坐长途汽车,住廉价的旅店,吃便宜的饭菜。据他的同道介绍,近30年间他出差办公,从未住过高级客房,除了随俗招待他人,也从未独自饮酒吃肉。有时我想,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像陈文增这样,岂不民心大定?四化建设的速度岂不大增?陈文增的朴素作风,还表现于他的平易近人。人啊,一旦在事业上有了成就,往往会觉得天低地窄,众人如蚁。陈文增却在事业有成之后,依然谦逊得像个小学生。你绝对听不到他的高谈阔论,绝对见不到他的盛气凌人。这正是知者的作风。知者有惧,无知者无畏。
陈文增先生作为中国定瓷有限公司总经理。理应纳入企业家的行列,但我以为还是把他列入文人为宜。理由是,他主要还是以情感指导人生道路的,而文人主情。对于这样一位有情人,我的叙述不能不以情感为文字的主导。全面的、从理性的专业的角度介绍他的定瓷工艺成就,不是我之所长,那是需要专业人才执笔的。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民间艺术—永年太极拳
- 下一篇:民间艺术—惩恶扬善“傩戏傩舞”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