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煽情或非关煽情的案例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劳厮来思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题目:如何对刚刚去世的香港歌星兼影星张国荣写一篇可以让人声泪俱下的煽情文字呢?
    我对你的问题:扪心自问――你是否对张有过真真切切的好感?
    如果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那么,我轻松了。你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反正你无意索取,除了表达的快感和对共鸣的期待以外。你可以使用任意一种下面所述的种种繁复的煽情手段均,因为心所役,所以不必理会任何人的诟病。
    万一,我得到了否定的回答,我得先夸奖你对我的诚实,这样的确是学好作文的不苟态度。然而,我得骂你一句,你累着老师了――我得花上很多时间寻找速成的办法,因为我这里并没有韦小宝溜之大吉的法门,也无可让他与高手并驾齐驱那削铁如泥的匕首、刀枪不入的背心等宝贝。
    我拿什么来安慰你,你那颗一颗心急如焚的心。
    好在,读书生活中人才济济,他们已经有很多现成的文章可供观摩学习参考之用。
    方法一
    学习电影短片手法
    这个需要对蒙太奇有所了解这里我们可以拿西海所发的“跟张国荣有关的几个场景”来借鉴学习
    西海先生所用只是寥寥三个镜头严格来说是四个。
    怎么说呢?这些分段似乎根本无法形成电影剧本的格式,不过却起到了同样的效果。这里我所担心的是可能起点太高,因为,西海先生这里是作为心灵史的片断截取,融会了个人体验,包容手法之多实在难以一一甄选,随便举例,文章最后简单的一句胜过许多文章大段大段洋洋洒洒的批判。不管此篇文章动机真诚与否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模仿难度都太大,不过,只要坚持抱着学习的态度并有着赶超之心的话,该文理应成为激励并不构成打击。
    方法二
    学习现代诗歌的抒情手段
    这个需要对诗意有所了解未必需要有诗歌基础这里我们可以拿绿雾弥漫作文的“坠落的星星”来讨论学习
    绿雾先生的这篇文章不可以用逻辑来裁度,以一种几近泛滥的抒情手法赢得了灯泡。这个看似容易,不过得跟写作人的气质契合才成,要以同样的风格赢得喝采,必须达到这样的境地:在你听音乐的时候,举例,比如,在听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时,你可以随意的杜撰出24个不同情境的简单故事,通过想象、梦话、其他无关的自杀者的陈述堆砌等凑成一篇看似感情磅礴并极具后现代抒情风格的悼文。不论心诚与否,表面效果是可以达到的。如果对学习此类文风你没有信心,那么我就可以将绿雾先生的手段略过不作深入了。(说实话,我对诗歌也不是很在行) 
    方法三
    青春追忆法
    这里需要对青春等眼下时尚流行的字眼做深刻的了解,我们可以拿水手刀先生转贴的这篇“看看人家ec人士,这文化水平真高”来做范例,这篇文章的本名为“追念”,是一个叫令狐公子的高手所作。
    这篇文字是我今天讨论的重点,因为这样的文风看似简单,实则渐臻煽情之化境,融风雅、痴狂、博学、无奈、超脱等诸多情趣情绪为一身,是中国特色的后现代文章中典范之典范。
    要写好此类文章,还必须得对国学有所了解,特别是孔老二那一套熟练才可,且需到随意拈来一段诗词皆可入文的境地。
    再者,需对港台歌曲流行史记忆非凡,需熟悉张国荣演艺生涯,更需将其所唱歌曲之词跟他本人情况作大胆联想,并从张至己,从己过渡到张,在文字的辗转中尽力做到圆滑自如。
    如此,文章几近天成。只是圆滑得不得入心,读者顶多做高山仰止之应。
    方法四
    偶然路遇法
    如果作为练习文章来说这种方法最为讨巧,因为不需要一些硬功夫,诸如国学,诗歌,张国荣的历史资料等,然而要写得出类拔萃却是万难。这里,我们可以将李湃先生这篇看起来私人性质极浓的“爱与死”作例讨论。
    该文将自己短短一段时间的简单经过拉伸成为一篇沉重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煽情文字,实际是有迹可寻的。
    “此刻,我是悲伤的。复杂的。”简练的文字作为开端是因为其玄虚得紧,让人有往下看的欲望。
    接下来是传统的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之典型。李先生是高手,先用小师妹考验男友的事情==作者劝其嫁于自己只有一面之男士。真实心思(或许是潜意识)则在其后昭昭。不过,在这里,如果阅读细心的话,应该会更有兴趣继续看下去。
    接下来是回家,路上,收音机是个重要的道具(这让人想起米兰昆德拉的一篇小说,对了,这里,你要学习的是道具的手法,读书生活一位堪称为高级小说技工的须弥山主人先生有篇“哨棒的用法”就详细说明了道具的巨大作用)。通过它,出现了张国荣,带出了战争,还有烦人的路况消息。作者还在其间陈述了目睹之交通事故伤者。就这样,流畅地带出了生与死的庄重话题。
    这篇文章好就好在实用,把跟自己无关也无法作用力的张国荣当成一个道具,重点心思还是在于其后对一个叫STELLA的女性上,通过对不计成本的送花的描述,和先前对多个死亡情景联想的铺陈,看似含混实则明晰地带出了一个及时把握快乐的潜在的人生观。这里,李湃先生把自己对STELLA的爱作为包袱甩出来作为结束,让其形成了超越生死的巨大阴影投向那个正在追求的女人身上。(高手!高高手!!)
    这类文字搁在非名人身上几乎没有赚取稿费的可能,不过毕竟,不是所有文字的价值都是以稿费来衡量的。这里我祝愿李湃先生恋爱成功,也祝福你我,能够把文章越煽越好。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