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诗律教程(三、四)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第三讲 四声与平仄


    声音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多的,其音高,颤动次数少的,其音低。乐律学称此种现象为“音高”,音韵学则称之为“声调”。汉语由声调的高低抑扬的差别而构成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关于四声的辨别,南朝时梁武帝问周舍说:“何谓平上去入?”周舍回答说:“天子圣哲是也。”周舍一时难以说清,只得举“天子圣哲”四字为例,这四字恰代表四个声调。明代释真空《玉钥匙歌诀》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清代张成孙《说文谐声谱》说:“平声长言,上声短言,去声重言,入声急言。”我们这所讲的四声,是中古音。现在中古音的四声调值——即实际读音,我们不易发声准确了,只有依据《广韵》音系——本教程所附诗韵中所列的四声为准。因此读者切勿将中古的四声与现代普通话的四声混淆或比附。兹将《广韵》音系四声摘要,请读者反复念读,领略其调值:

    东董送屋    钟肿用烛
    江讲绛觉    真轸震质
    广吻问物    元阮愿月
    寒旱翰曷    桓缓换末
    删潸谏黠    先铣霰屑
    阳养漾药    唐荡宕铎
    耕耿诤麦    庚梗映陌
    清静劲昔    青迥径锡
    蒸拯证职    侵寝沁缉
    覃感勘合    盐琰艳叶
    严槛鉴业    凡范梵乏

    清代学者王鉴的《四声纂句》仿“天子圣哲”纂辑四声成语,可供读者练习:

    风洒露沐    民喜岁熟
    为善最乐    乡里叹伏
    欹满器覆    诒子燕翼
    文武是式    先本后末
    河海静谧    泾以渭浊
    情好甚笃    杯酒自适
    兄弟既翕    情感意浃
    兰浆桂楫    轻艇坐盍

    以上字例,请读者熟读多遍,有助于辩识四声。

    在第二讲里,我们曾介绍了《广韵》二○六韵部,其中入声韵部只有三十四部,比其他三声少了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有必要简要介绍入声的形成。在《广韵》二○六韵中,支、脂、之、微、鱼、虞、模、齐、祭、泰、佳、皆、夬、灰、咍、废、萧、宵、肴、豪、歌、戈、麻、尤、幽等二十六部是以元音收尾的或没有韵尾的,它们是阴声韵;东、冬、钟、江、阳、唐、庚、耕、清、青、蒸、登(以上的韵尾为),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以上收n),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以上收m)等三十五部是以鼻音收尾的,它们是阳声韵。阴声韵没有相应的入声,只有阳声韵才有相应的入声。例如:东董送屋,真轸震持,侵寝沁缉。《广韵》阳声三十五部,其中“痕”字的入声字太少,归入邻部,所以入声为三十四部。阳声韵中收舌根鼻音η的,其入声则收舌根塞音K;收舌尖鼻音n的,其入声则收舌尖塞音t;收双唇鼻音m的,其入声则收双唇塞音P。因为入声的韵尾是辅音,极短促,不易发音,遂在近代和现代语音中消失而转化为平、上、去三声了。总之,入声在中古音里是单独的调声,在诗律中它属仄声,在词韵中它却是单独的一个调类。

    诗律只讲平仄,读者既然已能辨识四声——若不能准确辩四声,则依本教程所附诗韵所列四声韵字为准——就易分平仄了。平声字以外的上、去、入三声皆属仄韵。格律诗是一律用平声韵的,只要熟悉平声各部韵字,凡非平声字即是仄声字。

 

第四讲  韵    部


    《广韵》韵部经过合并后尚有一○六韵。读者翻检一下我们所附的诗韵,可能产生两个疑问:第一,我们现在看来是同韵母的,中古音为什么要分为若干韵部?第二,我们现在看来中古音有些韵部所收韵字是不同韵母的,为什么要收在一个韵部内?兹作简要说明:

    《广韵》分部很细,但都有音韵学的依据。它们之间在我们以现代汉语音韵的观点来看是同韵的,但实际上有区别,例如,“东”与“冬”,前者的韵母为ung,后者为ong;“鱼”与“虞”,前者韵母为y,后者为yo;“萧”u、“肴”αu、“豪”au;“删”en、“寒”an、“咸”em、“衔”am;“侵”yem、覃ang、“真”yen。这些韵部之间有韵头、韵腹、韵尾的差异,所以不能相混。“咸”和“侵”韵尾为双唇鼻韵m,发此音时闭口,故称闭口韵,现在此韵尾在普通话里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消失了。这些音理是很复杂的,读者只须明白中古音韵部之分不是随意的,皆有音韵学的依据,我们必须严守其部。

    在同一韵部之中有些韵字,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同韵的,但在中古却是同韵的。例如四支收有“为”、“垂”、“吹”、“悲”等字,当时它们与“支”是同韵母的;十灰中收有“才”、“来”、“台”、“开”等字,又收有“回”、“梅”、“雷”、“杯”等字,当时它们的韵母同是ai;六麻中收有“车”、“遮”、“奢”、“爷”,当时它们的韵母同“麻”一样,都是a。这种现象我们知道是由于声韵变化造成的,学习诗律必须以中古音为准,因而作诗用韵仍应遵照《广韵》音系的韵部。我们读唐诗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目前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是依现代汉语语音读,一是押韵处依中古音音值读。我赞成第二种意见。罗常培先生在《汉语音韵学导论》里附有“唐诗拟音举例”,如: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用十灰韵。罗先生于“回”、“来”皆注韵为ai。读者可仿此例读古代格律诗。总之,当时在一首诗里,其韵是相同的。

    律诗——近体诗是用平声韵的,不能用仄声韵。韵部有宽与窄之分。韵部所收韵字多者如四支、七虞、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等为宽韵;韵部所收韵字很少者如二冬、三江、十五删、九青、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等为窄韵。读者初学作诗,最好选择宽韵,以便有较多的韵字供选用。

    律诗是不换韵的,每首诗只能在某一平声韵部里选用韵字,不得与邻近的韵部如“东”与“冬”、“鱼”与“虞”、“真”与“文”、“寒”与“删”相混。如果诗中所用韵字,选用了邻近韵部的韵字,属严重违律,这叫做“失韵”或“出韵”,在古代科举考试时考官将弃置此试卷。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