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书隆福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逛京城旧书店,隆福寺中国书店是我常去的一家。据说这里以前曾是京城庙会最热闹的去处,同琉璃厂一样,也有一条旧书铺林立的街道。五十多年前开始新北京城建设,隆福寺原先的庙堂建筑开始拆除,到“文革”期间被彻底拆光。旧书店合并的、文秘家园的、关张的,只剩下这间见证着隆福寺的变迁。
三年前我迁居北京,隆福寺时常还有旧书地摊可以摆卖到天色渐昏,现在都不见了。沿隆福寺服装小街往东走去,在夹杂着各式时尚橱窗的店铺中,这家专营旧书的中国书店并不惹眼。书店在临街处开一扇进出的小门,一副节衣缩食的样子,极像香港二楼书店只留一道楼梯供读者登延的做派,与“初极狭,绕通人”复行数十步后豁然开朗的意境相仿佛。本来旧书店就是靠眼力做的二手经营,无须像古董商铺那样在装饰上做文章,对爱书者来说,反不如低成本的低书价来得讨巧。
踅进门去,是窄窄的一厢通间,两壁的书架迎向店门,像夹道里关心的问候,牵扯着你的目光。步入店腹,才是旧书的一片天地。线装刻本、民国版本、文史哲、小说诗词、人物传记、政治读本等等,井然有致,各具风姿,让你体会到白头宫女等待赏识、两情相悦便倚身随你回家的欢欣。逛旧书店的多是些老主顾,他们在享受淘书乐趣的同时,也爱着旧书店自身的陈旧气息和发生在此间的陈年往事。与新书店不同的,是这间旧书店散发的安详,仿佛岁月静止,惟有书籍在有言无声地叙述,门雪瓦霜都挡在了墙外。加上满店旧书,读书人那一怀窃玉怜香的心意,朝朝暮暮都溶入一纸风霜。
第一次到这里淘书,我竟买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初版本,虽然价昂,但握在手中不忍放弃。曹聚仁上世纪五十年代访问北京后写成《北行小语》,记载京城旧书肆买到胡适著作的故事;距其四十年后,我仍可于此间旧书店中得到胡适民国16年的初版作品,欣喜可知。那一句胡兰成写给张爱玲的“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正是旧书店里一屏秋原山水图,挂满尘事的花样年华。那一次,我斩获颇丰,一套左舜生编著的民国27年版《中国近百年史料初编》上下册和《中国近百年史料续编》上下册悉数收入囊中。香港藏书家黄俊东曾著文谈自己猎书,叹息买得该书续编而百求不获初编,相比之下,我的淘书实在是幸运。
自那以后,我每星期都要去这家旧书店淘书。北新书局民国20年版郑宾于的《中国文学流变史》及民国24年胡云翼的《中国文学史》,都是从这里收获。淘书来得勤,与店内的职员也渐熟悉,淘书时也常与老师傅闲谈。王师傅六十岁左右,负责旧书的收购和定价,曾经为康生等人配书,经历过社会变革与时代更替。听他用谦和的语调与你低声闲谈,历数风云掌故,小情节中透出人情冷暖,更使淘书述事兼而得益。果然,我在此淘到邱会作的印章本和谷牧的签名本,再问王师傅,说陈伯达的藏书刚卖掉,心中生出遗憾。
王师傅有言曰“没有好书招不来顾客,就不能成其为书店”。所谓好书,在他也像猎物被放逐,钩钓着淘书者的胃口。有次见到架上有《明清史料》戊编上下册,这是中华书局影印台湾(据实替换)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的精装本,我抱在手里在书店寻猎其他书籍,转回来发现王师傅从书库里拿出书来上架,近前一看,是这套书的己编上下册,我喜滋滋地又将这套夹在腋下。第二天再去,还是在原位置上找到庚编上下册。有了这种经验,我每次在店里淘书都多做盘桓,等待王师傅从书库取来上架,猎取那番抱得美人归的喜悦。
我用手机阅读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