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地方庙会

地方庙会

博山庙会文化考略——兼说文姜庙会文化走向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7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自古以来庙会就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活动,博山庙会有很古老的传统。传承至现在,近七、八十年间发生了几次变化:民国初年,大体上保持着古老的庙会形式;建国初期,因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庙会活动衰落、中断;建国后期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取缔庙会;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庙会活动完全停止;至八十年代,庙会活动逐渐恢复,内容和形式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的意识,日益加强起来。特别是2002年文姜庙会的举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传统庙会

博山民间称参加庙会活动为“赶庙会”、“逛庙会”、“赶火香会”、“赶山会”等。

1、庙会起源于古代的祭神活动,后来逐渐加入了文化娱乐和贸易的内容,但其贸易的 形式与内容都是不同于集市和城市的店铺。庙会的主要内容是拜神、文化娱乐,庙市的经营项目也都围绕这两项内容开展。卖敬神用的香、黄表、蜡烛、金银锞;各种卖艺的打场子,如傀儡戏、达洋片、耍刀枪、耍猴、说书、变戏法等;卖各种儿童玩具,如风筝、小泥哨、刀枪、面糖人、鼓铛等玩具;各种当地小吃、干鲜水果、小食品。另外,成为庙会活动主体的,一般有一台或两台大戏。同时,庙会在拜神和娱乐活动期间,也伴有农具、家具和生活日用品的销售,如锄、镰、锨、镢;杈、耙、扫帚,桌、椅、风箱、手推车;五金土产如:瓦刀、菜刀、铡刀、门环、担杖钩等;还有牛、羊、猪、驴的交易。

2、庙会的范围大小不等,涉及数百里者可称为盛会。过去赶庙会是老百姓一年中难得的一种休闲活动,参与的人很多,受交通条件限制,只有少数人能够远出赶会,一般人只能就近参加。如玉皇宫庙会、青龙山、新泰山庙会、城隍庙会、北亭庙会、辰巳山庙会、白石洞庙会、黑山、二郎山庙会、石马庙会、瑚山庙会等十余处庙会,其规模及影响,都逊于小顶山泰山行宫庙会和颜文姜祠庙会,特别是颜文姜祠庙会,方圆数十里民众和商贩蜂拥而至,“岁时香火,镪 属而至者,不知几千百计”(明万历四十二年,范一儒《重修顺德祠记》),可谓盛会。

3、庙会的日期,多数集中在春节的一段时间和春耕大忙之前的农历三、四月份及秋种前(农村称挂锄耙钩时)。这充分体现了我区庙会与农耕文化的密切关系。农历正月的庙会,多以敬神和文化娱乐为主,而春季和秋前的庙会贸易的比重就大一些。

庙会会期,被指为庙神诞辰的一天,称为“正日子”。一般庙会,以“正日”为中心,前后各延一天,会期三天。博山庙会多以祭祀玉皇大帝、土帝、关帝、吕祖、城隍、观音菩萨、碧霞元君为主,仅祭祀孝妇颜文姜“颜神”的庙会,历史传统上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四月十八和七月初三有三次庙会,七月初三为颜文姜寿辰之日,前四天以颜文姜“回婆家”民俗活动开始,庙会规模最为盛大。

二、庙会的演变

传统庙会因抗日和解放战争衰落之后,又经过了40余年的沉寞。这期间,五十年代初,政府曾出面组织,目的在除去庙会中的封建迷信活动内容,增加商业贸易和文化宣传活动,改庙会为“物资交流大会”。会中除贸易活动外,还有演剧、唱戏、玩杂技(俗称“跑马戏”)等文化娱乐活动项目。大会期间,也设多处“宣传站”,利用图片、广播、说戏等形式进行时事政策宣传,当时也曾轰轰烈烈。但到1956年之后,这种形式的“会”也相继停顿。

至八十年代初,博山各处庙会相继恢复。

三、目前庙会的功能与走向

恢复后的庙会大小规模不等,从中不难看出庙会文化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社会功能和发展前景。

1、我区反映儒、释、道“三教”的寺、庙、祠、观、宫在唐、宋、元、明、清诸代均有不同规模的修建,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间遭受不同程度地破坏,八十年代后期相继修复和重建,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夏家庄镇安上村又在莲花山下原彼岸寺的基础上,恢复性建设正觉寺,目前部分建筑即将竣工,这对于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化娱乐活动也不断推陈出新,商贸活动有增无减,扩展最明显的是旅游纪念品和服饰摊点。历史在现实中辉煌,是我们不能不思索的问题。

庙会对活跃农村经济与文化生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有的庙会,成为推销当地土特产和饮食小吃、地域文化的最好时机。

2、在源泉风景区、白石洞风景区和凤凰山南麓的颜文姜祠内开展的“二郎山庙会”、“白石洞山会”、“文姜庙会”,丰富了文化、商贸、旅游内容,都能促成一个旅游的高峰期。

3、2002年“山东·博山首届文姜庙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庙会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孝文化,展示我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博山知名度,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委、区政府领导正面引导和营造文姜庙会氛围,开展一系列经贸、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庙会历时五天一晚上,期间区文化建设顾问委员会在文姜广场举行山东·博山2002文姜庙会开幕并组织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在文姜广场及周边区域安排各商家摆摊点开展经贸活动,并划定区域设立博山风味小吃、民间工艺品、陶瓷、琉璃、料器、内画、刻瓷制作摊位。自公元桥至大洪泉河段上方悬挂民间花灯,沿河树株装饰蛇皮、满天星灯,举办民间花灯展。在文姜广场周边规定区域内,设民间打铁、防线织布、花桥娶亲、锣鼓吹打、民间说唱、民间杂耍等民俗文化,传统制作展示活动;在文姜广场组织举办“文姜颂”歌舞晚会,京剧票友晚会,中国连同大型文艺晚会扮玩队伍表演;安排组织文姜庙会期间的“博山游”活动。

博山首届文姜庙会牵动了山城48万人民的心,展示了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需求,是一种民族精神和孝文化的延续。文姜庙会的成功举办,使庙会的特点更突出,形式更丰富,文化氛围也更浓了。一是表现在人气旺,参加人数多,方圆数百里内的游人蜂拥而至,每天达5万余人次,仅8月8日晚上不下10万余人赶庙会,可谓盛况空前。二是表现在文气旺,庙会文化丰富多采,民间艺术表演,大型歌舞晚会,民间扮玩队伍表演和民间花灯展,商家广告宣传牌、霓虹灯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展现出来的是博山地域文化的浓浓情怀。三是表现在商气旺,庙会前各单位、各商家即向周边地区对口业务单位发出邀请函,届时来博山旅游观光、洽谈、考察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庙会期间,交通运输,饮食服务,产品销售,旅游购物,都表现了一个少有的“黄金季节”,展现出来的是无限商机。文姜庙会综合经济收入颇为可观,成为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提高博山知名度的又一积极因素。

4、深入搞好文姜庙会的思考。

博山文姜庙会展示的是一种地域文化,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传统美德,是落实江泽民“以德治国”方针的具体表现,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要正确引导,总结经验,大胆创新,精心组织,加强管理,把文姜庙会做成精品,推动博山“三个文明”建设;颜文姜祠扩建工程势在必行,大庙不是大了而是小了,祠内只能容纳2000余人,人多为患,应继续往后山扩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古建、园林相结合,为庙会创造一个适度空间,使颜文姜祠的规模与山西晋祠相媲美,使我区拥有的全国第三处唐代古建筑为博山增辉。

同时,扩大宣传力度,以大手笔写好文姜庙会这篇大文章,使其成为每年一度的鲁中地区“孝文化盛会。”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