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木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冯志舟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2005年1月28日晚,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了一条“穿洞天坑坑底稀有树种掌叶木”的新闻。由于广西百色乐业县的穿洞天坑是非常有名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该新闻播出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尤其是在植物学界,不少从事珍稀濒危植物研究的人纷纷前往该地进行考察。
掌叶木(Handeliodendronbodinieri),又名鸭掌木、鸭脚板,因叶形奇特如鸭脚掌而得名。在植物分类学中,为无患子科掌叶木属植物,该属仅此一种。在拉丁学名中,掌叶木属Handeliodendron是用来纪念一位奥地利的植物学家,dendron在希腊语中是树木的意思,种附加词bodinieri则是为了纪念一位法国传教士。自1868年到1901年,他长期在贵州采集植物标本,曾先后给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寄去1500多份植物标本,其中有较多的新种,掌叶木即为其中之一。
形态、分布与习性
掌叶木是落叶乔木,高达13~15米。树皮黄白色,呈薄片状脱落。小枝黄褐色,有散生皮孔。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4~11厘米,小叶通常5枚,纸质。花小,黄色至白色,两性。花梗、萼片外密被黄白色棕点,蒴果梨形,红褐色。种子卵圆形,黑色,有光泽,有两重假种皮。种子含油脂。它于每年3月底至5月初开花,10月果熟。
作为单种属古老孑遗植物,掌叶木是仅残遗于我国的白垩纪、笫三纪古老遗生物,也是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中的特有种,其分布区非常狭小,现仅发现于我国贵州南部的荔波、兴义、安龙、平塘、独山和广西北部的隆林、乐业、东兰、天峨、田林、环江、南丹、田东等地。贵州荔波是掌叶木的模式标本产地,也是其主要分布区。特别是荔波的茂兰,有一块极为珍贵的亚热带喀斯特森林,是世界上少有的喀斯特森林资源保护区,更是掌叶木主要分布区。
掌叶木生长于海拔500~900米的中亚热带林中或林缘、喀斯特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生长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主要为石灰岩上发育的薄层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土壤pH值为6.5~7.5。大多生于石灰岩石山的石沟、洞穴、漏斗及缝隙等处,由于这些地方的土层浅薄,掌叶木的根系非常发达,常露出岩石表面,沿着岩石的节理、石隙间延伸生长,它们从石缝、石隙中吸取养料来维持生存,以适应水肥分散的喀斯特环境。由于掌叶木是喜光的阳性树种,在林内生长缓慢。但在空旷处,即使是在岩石上,也长得枝粗叶厚。掌叶木的萌发性很强,通常在树干基部或树桩上,会萌发出许多幼枝。
用途
由于该属仅此一种,其系统位置介于无患子科与七叶树科之间,对于阐明上述两科的亲缘关系和研究无患子科的系统发育均有科研价值。
掌叶木的种子含油量很高,其种仁含油量为52.6%,其油清澈,有香味,可以食用,也可作工业用油。
掌叶木树形优美,叶形奇特,与无患子科其他植物的羽状复叶不同,它为掌状复叶。果近梨形或棒状,入秋后掌状复叶衬上红色幼枝、果实,十分美丽,因而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
由于萌芽能力较强,掌叶木为亚热带石灰岩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有树种之一,可作为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濒危原因
一个物种的濒危,内因是其自身生物学中某些特性的制约,外因是人为破坏。
作为石灰山地区的中下层树种,掌叶木生长的环境条件非常特殊,生存环境恶劣,土壤少、土层薄,旱季土层经常干裂,幼苗根系不深,很难度过旱季。它们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弱,在林内很难见到掌叶木的幼苗,幼树;引种栽培在林下的小苗,长势很弱,往往会在几年内逐渐死去。
由于掌叶木的种子含油多,有清香味,是动物喜欢的食物。在产区,每当9月初蒴果刚一变红,常常有很多小动物前来抢食,种子常常几天内就被动物抢光。因此,掌叶木虽然结实不少,但动物取食造成了其天然更新困难。加上种子含油较多,在湿润条件下容易腐烂;在干燥环境下,又会很快失去水分,从而丧失发芽能力。采集的种子经常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基本上不再具备发芽力。干藏两个月,种子将完全失去发芽能力。这些都导致掌叶木天然更新非常困难。
掌叶木果实含油丰富,是当地人们补充食油的重要原料,当地群众有采种子榨油的习惯。在山区,采集种子的方式就是砍伐结果母树,为此,野生状态的掌叶木被大量砍伐,原为乔木的掌叶木已全部被砍光,在村边、路旁、树林中常能见到被砍伐后留下的零星分布的树桩、萌生枝条,这种“杀鸡取卵”的采种方式是掌叶木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1984年,由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掌叶木被列为国家二级稀有濒危植物;1996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掌叶木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根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1994年公布、为国际共同采用的受威胁植物等级系统,掌叶木被列为“极危种(CR)”。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五大道,百年历史看天津(下)
- 下一篇:川南千年古县—泸县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