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华夏饮食

华夏饮食

酒人·酒徒·酒龙·酒仙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聂鑫森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聂鑫森 (湖南株洲)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28日 13 版)  喜欢喝酒的人,称之为“酒人”。《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古人注解“酒人”为“饮酒之人”。这位行刺秦王的荆轲,不仅爱饮酒,义肝侠胆,而且深爱读书,并不只是个莽夫。

“酒人”原为官名,《周礼·天官·酒人》:“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共(供)奉之。”

爱饮酒的人,又叫“饮者”,唐人李白《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何谓“酒徒”?即“嗜酒的人”。(《辞海》)“山为尊,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唐·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郦生自称“酒徒”,意含狂傲。而称他人为“酒徒”,一般则多带贬义。

好酒而不乱性的,如陶渊明之曾祖父陶侃。“陶侃饮酒,必自制其量,性欢而量已满。”(宋·杜苹《酒谱·诚失》)而隋代“有一县丞甚俊而文,晚乃嗜酒,日必数升。病甚,酒臭数里,旬日卒。”(《酒谱·神异》)陶侃可自称“酒徒”,而这个县丞则是他人所贬的“酒徒”。

可以豪饮的人,叫做“酒龙”。所谓豪饮,即使用的饮酒器容量大,饮酒的速度快,酒量大,而且不醉。唐诗人陆龟蒙《自遣诗》:“思量北海徐刘辈,枉向人间号酒龙。”

“晋阮咸每与宗人共集,以大盆盛酒,不用杯勺,围坐相向,大酌更饮。群豕来饮其酒,咸接去其上,便共饮之。”(《酒谱·乱德》)

这个阮咸,为晋时“竹林七贤”之一。他每次与族人聚会,用的是大盆盛酒,而不用酒杯、酒勺,且是大口喝酒。这时有一群猪跑来喝了酒,阮咸将酒的最上一层拂去,接着再饮。因此,阮咸可名曰“酒龙”。

古代对酷好饮酒而仪态潇洒飘逸的人,誉之为“酒仙”。《辽史·耶律和尚传》:“晚年沉湎尤甚,人称为酒仙云。”

唐代有名的长安八位“酒仙”为:贺之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李琎)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李适之)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这“八仙”不但善饮酒,而且才华横溢,不落尘俗。酒中可吟诗,可作文,可谈佛,可挥毫,可奏乐,可雄辩,风流倜傥,令人拜服。

杜甫曾有多首写李白的诗,这位“酒仙”仪态万方:“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庾开府”、“鲍参军”、即庾信、鲍照,为六朝时诗人,杜甫素所推崇者,此外,还有《梦李白》二首。

王志坚、卢小溪主编的《名人吃喝那些事儿》一书中,就写到解放后文艺界的两个“酒仙”,一为金石书法大师邓散木,一为丹青巨匠傅抱石。

“邓散木嗜好饮酒,且酒量惊人,有‘酒仙’之雅号。家中的院子里常年分两边放酒坛子,一边是满的,一边则是空的。他买酒从来不是一瓶一瓶地买,而是一次买好几坛黄酒,喝光了就扔在一边……邓散木喜欢用核桃肉下酒,吃时不用锤子击壳,而是把核桃放在桌子上,右手掌用力一击,就能应声而碎。”(《独脚酒仙邓散木》)他除了擅长篆刻、书画之外,诗文亦佳。建国初期,他曾赠给毛泽东一枚藏书印。

而“傅抱石作画时,身边是少不了一壶酒的。他常常一手执笔,一手执壶,不时仰头喝上几口,酒像一团火一样从喉管滑入胃中熊熊燃烧,烧起一腔豪情。于是,笔在手中,壮气盈胸,肆意挥洒勾勒。”(《傅抱石:酒为画之魂》)1959年,他与关山月应邀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是毛泽东亲自题的字。当时,酒供应困难,傅抱石顿觉灵感枯涩,便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倾诉无酒之苦。周恩来甚能理解,想方设法调来一些茅台酒。傅抱石喝了酒,腕下生风,激情澎湃,与关山月一起很快创作出这幅山水画,并得到中央领导及行家们的激赏,认为可称之为“传世之作”。

(作者为著名小说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