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专题>> 典藏辑录

典藏辑录

安平縣雜記 風俗

繁体中文】  作者: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臺南之地,民非土著,原系移居。閩之漳泉、粵之潮惠,五方雜處,皆無一姓。俗尚奢華,南北不同。另辮髮,女裹足,猶其俗例;尚黑齒而嗜檳榔,除老病而吃阿片,此則習俗之慣也。婦女知羞,以禮儀為重;男兒戒欺,以忠信為本。老人守舊例,童子善歌謠。其他打乾轆、放紙鳶,俱是兒戲。祀神而焚香燭,祭祖而燒寶紙。上元夜共弄龍燈,七月祭曰盂蘭會。清明曰踏青。上已曰寒食。中秋製以月餅。端午蒸以肉粽。至於迎神宴會,則以皷樂為重。除夕蒸年糕,迎春放爆竹,均為臺俗之流傳已久。近山之莊曰客莊,粵籍人也。風俗與漳、泉之移民小異。女不裹腳,男喜沐浴,語杏獨別,均是潮、惠鄉譯。至於內山生番,好酒喜殺,無冠履衣服之儀,無婚嫁喪葬之禮,實與人殊者,其俗固不可言也。

安平縣地屬窄狹,又迫邵邑,開墾年久,地磽不肥,歲不再熟,端賴南北運入。男有耕而女無織,以剌繡為工,視疏若親,窮乏疾苦相為周恤。

鳳山縣平原沃野,有竹木果植之饒,蓄埤溉田,年收二稻。服賈用舟,任載用車。自下淡水以南,番漢雜居,客莊尤夥,好事輕生,健訟樂斗。

嘉義縣土壤肥沃,不勞耕耘,種後自生。俗好訾毀,喜鬥輕生,衣飾僭侈,婚姻論財,其敝俗也。兄弟同居,或至數世;鄰里詬誶,片言解紛。通有無,濟緩急,以義為重。失路之人,望門投止,鮮閉門而不納者。

恆春縣地迫山居,民多愚蠢,女耕田,男打獵,和番開山,固其習慣。

 

●風俗附考

婚禮倩媒送庚帖,三日內家中無事,然後合婚。間有破碎器物者,期必改卜。納采,簪珥綢帛,別具大餅、豚肩、糖品之屬,謂之「禮盤」。無力者止煩親屬女眷送銀簪二,名曰「插簪子」。及笄送聘,或番銀一百圓,或八十、六十、四十圓,綢綾數十疋,或數疋,禮書二函;則收乾書,回坤書。羊豕、香燭、彩花、荖葉各收其半(禮榔雙座,以銀為檳榔形,每座四圓,上鐫「二姓合婚、百年偕老」八字。收「二姓合婚」一座,回「百年偕老」一座。貧家則用乾檳榔,飾以薄銀者代之)。福糖、萬糖百餘圓或數十圓,回以大餅。其餘鹿筋、鹿脯、糖果留二,各以稻穀、麥豆置於盤內。又回禮用錫盆二,如大碗式,一植石榴一株(用銀石榴三四顆、銀桂花數朵繞枝),名曰榴桂。一植連蕉一株,取連招桂子之義。以答納幣之禮也。親迎,先期送「擇日儀」番銀或十二圓或二圓,名曰「乞日」。至親迎期,不論貴賤,新婦乘四人輿,鳴金皷吹,彩旗前導,親朋送燈,少年子弟擎執,沿途點放爆竹。婿至女家,駐轎庭中,連進酒食三次,飲畢,外弟攜盤於轎前索爆竹,婿隨取贈,名曰「舅子爆」。新娘出廳拜祖,先別父母,父兄把酒三盞。飲送,覆以手帕上轎。粧奩同行,豐儉不一。花轎後懸以竹篩,上畫八卦。到門,新郎擎蓋新娘頭上進房。三日廟見,拜公姑伯叔嬸姆,謂之「拜茶」。是日,外弟來婿家,名曰「探房」。讌畢,回家。姑姨舅妗請而後至,不輕造也。四日或七日,外父母請婿及女,名曰「旋家」。外家親屬齊來,婿各備贄儀請見。飲畢,婿與婦同歸。五日,外家再請諸親陪婿,名曰「會親」。同女再往。飲畢同歸。至是,而婚姻之禮俗備矣。

喪禮,七日內成服,為頭旬,名曰「頭七」。有力之家,請僧道誦經者,名曰「開魂路」。其餘七日為一大旬。富厚之家,或五旬、或七旬、或十一旬、始做完滿功德。徹靈卒哭。凡做旬,延僧道禮佛。焚金楮,名曰「做功果還庫錢」。俗謂:人初生,欠陰庫錢,死必還之。既畢,除靈。孝子卒哭,謝弔客。家貧,或於年餘,擇日做功果除靈。小祥致祭如禮;大祥竟有先三、四月擇吉致祭除服,此則悖禮之尤者。若夫居喪,朔望哭奠;柩無久停,則又風俗之美者矣。

俗尚演劇,凡寺廟佛誕,擇數人以主其事,名曰「頭家」。斂金於境內,演戲以慶,鄉聞亦然。臺俗尚王醮,三年一舉,取送瘟之義也。附郭鄉村皆然。境內之人,鳩金造水舟,設瘟王三座,紙為之,延道士設醮,或二日夜、三日夜不等。總以末日盛設筵席、演戲,名曰「請王」。執事儼恪跪進酒食,既畢,將瘟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財賓,無不具。送船入水,順流揚帆以去;或泊其岸,則其鄉多厲,必更禳之。每一醮,動費數百金,省亦近百焉。雖窮鄉僻壤,莫敢恡者。臺鮮聚族,鳩金建家廟,俗曰「祠堂」。凡同姓者,進祖父之神主於祠內,不必同支共派也。祭於春仲、秋仲之望日,又祭於冬至日。祭則張燈掛彩作樂,聚飲祠中,盡日而罷。常人祭於家則不然,忌辰、生辰有祭,元宵有祭,清明有祭(或祭於墓),中元祭(七月十五日),除夕祭(十二月三十日)。端午則薦角黍,冬至則薦米圓。泉人日中而祭,漳人質明而祭。泉人祭以品羞,漳、潮之人則有用三牲者。此謂祭祀之俗(又每月初二、十六,有牙祭之例,商民家多有之)。

賣肉者鎮日吹角,音甚淒楚。捕賊者警眾鳴鑼,急同救火。

七月普度,夜放水燈;午節逐疫,午打鑼皷。

正月元旦,親友拜賀,俗曰「拜正」。上元夜大鬧花燈,競放煙火。正月十六,市饜酒肉,曰「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曰「做尾牙」。正月初四日,燒紙禮神,曰「接神」。十二月二十四,燒紙掃塵,曰(有脫字)。二月二日,市街里巷捐金演戲,為當境土地慶壽,曰「春祈福」。三月三日,共製潤餅,以祀祖先,曰「三日節」。凡漳州及同安之人,流寓臺地者,做三日節,餘均做清明節。清明日祭掃墓墳,曰「培墓」。五月五日,用楮錢送路旁,曰「送蚊」;門楣插艾蒲,曰「消災」;插布為標,漁舟競取,曰「鬥龍舟」;午時為兒女結五色縷於腕,曰「神鍊」。至七夕節,將所結之縷剪斷,擲於花上,以為明目。六月一日,各家煮米丸,曰「半年丸」。七月七日,曰「魁星會」。士子歡飲,村塾尤甚。又曰「乞巧節」。家供織女,稱為「七星孃」。紙糊綵亭,晚備花果、酒醴、三牲、鴨蛋七粒、飯七碗,命道士獻祭焚化。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夜制中秋餅,硃書「元」字,擲四紅奪之;取秋闈奪元之兆。山橋野店,歌吹相聞,謂之「社戲」。重陽,士人載酒登高,童子競制風箏。十一月冬至日,家作米丸,祀先禁神,合家皆食,曰「添歲」;門扉各粘一丸,謂之「餉耗」。十二月二十五日,各家齋戒焚香,莫敢狎褻,俗曰「天神下降」。除夕數日前,以各種生菜,以沸水泡甕中,以供新歲之用,名曰「隔年茶」。又殺黑鴨以祭神,謂之「壓俗」;置鴨血、豬血、生肉於門外燒之,以除一年不祥之災。

 

●風俗現況

市街延請道士禳醮,三年一次,有曰「三條醮」,有曰「五條醮」(水醮、火醮,祈安慶成也)。皆由民人捐緣集金,和衷共濟,以祈天地神明為民人消災降祥之意。一次費金幾千圓。鄉莊里堡民人則費金幾百圓。近海莊民有王爺醮,十二年一次,用木製王船禳醮三日,送船出海,任風飄流。間有王船停滯他莊海岸,則該莊亦要禳醮。不然,該莊民人定罹災禍。此有明驗也。

三月,北港進香,市街里保民人沿途往來數萬人,日夜絡繹不絕,各持一小旗,掛一小燈(燈旗各寫「天上聖母、北港進香」八字)。

迨三月十四日,北港媽來郡乞火,鄉莊民人隨行者數萬人。入城,市街民人款留三天。其北港媽駐大媽祖宮,為閤郡民進香。至十五、十六日出廟繞境,沿途回港護送者蜂擁,隨行者亦同返。此系俗例,一年一次也。

三月二十日,安平迎媽祖。是日,媽祖到鹿耳門廟進香,回時莊民多備八管鼓樂詩意故事迎入繞境,喧鬧一天。是夜,禳醮踏火演戲鬧熱,以祈海道平安之意。一年一次。郡民往觀者幾萬。男婦老少或乘舟、或坐車、或騎馬、或坐轎、或步行,樂遊不絕也。

六月,白龍庵送船。每年由五瘟王爺擇日開堂,為萬民進香。三天後,王船出海(紙製王船)。先一日,殺生。收殺五毒諸血於木桶內,名曰「千斤擔」。當擇一好氣運之人擔出城外,與王船同時燒化。民人贈送品物米包,名曰「添載」。是日出海,鑼皷喧天,甚鬧。一年一次,取其逐疫之義也。

迎送聖績,名曰「送字紙」。十二年一次。值年之時,郡城內外紳士商民演樂迎送,將積年所拾之字紙燒灰,一概箱貯,護送出海,付水飄流,甚為敬意。

春秋祭孔子,用六佾歌詩。送字紙,用十三咒(所唱凌雲詞、普庵咒之調)。

迎神用十歡、八管、四平軍、太平歌、郎君曲、青鑼皷、小兒樂鼓樂。喜事用三通鼓吹八音。喪事用藍鈸鼓滿山鬧棺後送鼓樂。

酬神唱儡傀班、喜慶、普度唱官音班、四平班、福路班、七子班、掌中班、老戲、影戲、俥鼓戲、採茶唱、藝妲唱等戲。迎神用殺獅陣、詩意故事、蜈蚣枰等件。

七月普度,普祭陰魂,演唱地獄故事。系鎮臺衙、臺南府衙、安平縣衙三所年年演唱,不敢或違。時有遇官長議欲刪除舊例,常見滿衙官吏胥役不能平安,多逢鬼祟;是此例不能除也。一次費金一、二百圓。

 

●風俗義舉附考

臺南鄉婦常有溺女事。一生女孩,翁姑不喜,氣迫於心,而溺女於水。故郡內紳商有好生之心,聞有此事,不忍坐視,公捐「一文緣」金,置買田產房屋出息,共設育嬰堂於郡城。凡有鄉婦生女不養,准投堂送入。堂設董事,日收女孩,付發乳母培養,每月給金一圓。乳養數月,俾愛女者到堂選取,回家撫養,為子、為媳聽其自便。因是,而溺女之事始息。此樂善不倦之所為也。

臺南寡婦素重節義,每有夫死家貧而口腹難充、亦有夫死子幼而撫養難支者,節惟苦守、情實可憐;故紳商爰同義舉,捐金恤公,置產業,設恤婺局所,每名婺婦月給一圓五角,以充口食,俾守節終身,而不改醮者,所以鼓勵風俗也。

臺南向有積榖防饑之舉,紳商倡捐大冬粟入倉數萬石,以為荒年賑濟窮民之備,置設義倉存蓄,紳董輪巡。如年久不用,恐其蛀壞,按年翻新,以垂永遠。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