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縣雜記 官民四季祭祀典禮
【繁体中文】 作者: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祭祀典禮,有官民之分。
官祭者有上祀、中祀、群祀之分(上祀設樂備物,中祀祭以太牢,群祀祭以少牢)。就臺灣而論:先師孔子廟、文昌廟、武聖關帝廟,上祀也。天后宮,中祀也。餘若火神廟、風神廟、龍王廟、海神廟、興濟宮、呂祖祠、五子祠、延平王祠、府縣城隍廟、昭忠祠、名宦祠、鄉賢祠、忠義、孝悌、烈女、節孝以及高公、洪公、王公、唐公專祠、社稷壇、風雲雷雨山川壇、先農壇、南北二壇,均在群祀之列。官斯土者,春秋仲月致祭孔子廟,日用上丁,謂取文明之象。祭品陳設,每位用制帛一端、酒尊香燭諸物,若登鉶、簠簋、籩豆,視上祀、中祀、下祀,有差等焉。禮則均用三獻。惟厲壇之祭,以城隍神主之,歲凡三祭:春祭,清明日;秋祭,七月十五日;冬祭,十月初一日。每祭羊三、塚三、飯米三石、香燭酒紙隨用。又有所謂祭旗纛神者,每歲霜降前一日,武營將士盛裝鎧仗迎旗纛到教場,霜降日五鼓,以帛一、羊一、豕一,行三獻禮。禮畢,放炮揚威,整伍回營,歸纛於廟。文官,立春前一日,府縣經捕廳應各穿朝衣、朝裙,戴朝帽,坐憲司轎,到大東門外春牛埔,拜芒神、春牛(春牛用布袋糊泥成一牛樣,按年運五行金、木、水、火、土分五色;芒神者值年太歲也,俗名春牛嫺)。然後整齊執事人等,鳴鑼喝道,迎遊街市,回衙門焉。立春之時,縣官應到府衙與芒神、春牛獻爵,行鞭春禮(將春牛鞭破焚,又定例燒,名曰「鞭春」)。武官於正月吉日,率弁兵盛裝鎧仗,擇吉方而出,由吉方回營,放炮揚威,名曰「迎喜神」。此皆文武各官祭祀之典禮也。
民間祭祀之禮,如富戶有建祠堂者,歲以春冬致祭。春二月祭,冬十一月冬至日祭;均用帛白、羊豕、牲醴、酒席、粿品、果子等物。其餘民間常祭之禮,正月上元祭,二月清明祭,三月三日節祭;若墓祭之禮,亦於二、三月舉行焉。五月端午祭,六月半年祭,七月中元祭,八月中秋祭,九月重陽祭,十一月冬至祭,十二月杪除夕祭。又有正忌辰、免忌辰(祖先卒日謂正忌,祖先壽辰謂免忌)。祭品牲醴、酒席、龜粿、飯米、員角黍、月餅、果子、香燭、紙錢等物,隨家道之厚薄焉。此民間祭祖先之典禮也。凶禮亦有其儀則焉。若民間祭祝神祗之禮,歲逢神誕,里人鳩資建醮演戲備物致祭,或分區段互賭勝負,以牲牢豐盛者為勝。若上元、中元,均建醮一天;中元兼蘭盆會焉。春秋二仲月,有所謂福德爺祭者(俗名土地公祭),即古人春社、秋社遺意。又有建醮請王,饗祀極其豐盛。或一莊一會,或數十莊一會;有一年舉行一次者,有三、五年舉行一次者,有十二年舉行一次者,擇吉日而行之,為費不少。餘若諸文社之文昌祭、魁星祭,各商戶之媽祖祭等,以及歲時伏臘祈禱平安、冠婚、酬神,俱有祭祀之禮(年節祭宅神,除夕祭灶,十二月二十四日、正月初四日送神、接神,及每月初二、十六日牙祭,均有古者八蠟遺意)。此民間祭祝神祗之大概也。
●新年祝賀之典禮
正月初一日為元旦,歲首雲先一日,家家戶戶買備糕餅茶果鮮花金香燭炮(炮即爆竹,俗曰大炮、連炮)。是日黎明,大家點燈結彩,焚香點燭,燃金紙,放爆竹,男婦老幼均盛裝華服,拜祖先神祗;然後序次行祝賀禮焉。早飯後男幼出門,造謁親朋戚友,互相拜覆,曰「拜正」。或有到廟行香者。初二、初三亦然。此舊曆新年祝賀之禮也。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安平縣雜記 家財繼襲習慣及各房產業分爨之事
- 下一篇:安平縣雜記 僧侶並道士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