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縣雜記 僧侶並道士
【繁体中文】 作者: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臺之僧侶,多來自內地,持齋守戒律者甚少。其人有在出家者(?),半系遊手好閑、窮極無聊之輩,為三餐計,非真有心出家也。出家之人不娶妻、不菇葷,臺僧多娶妻、菇葷者;所行如此,可知其概。
凡僧侶住持寺廟者,曰「東家」;借住者曰「客師」。廟有住持僧,香燈田歸其收用。若遇神誕,住持僧就里內街衢按戶捐資,名曰「題緣」;建醮演戲,以昭誠敬。或偕里眾同辦(值年辦理廟中公事者,有爐主、頭家之號)。
臺無叢林,惟大北門外海會者(即開元寺)有「小叢林」之稱。今已廢墜,重興不過十數年而已。大約臺之僧侶,有持齋、不持齋之分。佛事亦有禪和、香花之別。作禪和者,不能作香花;作香花者,不能作禪和,腔調不同故也。禪和派惟課誦經懺、報鐘鼓而已。香花派則鼓吹喧闐,民間喪葬多用之。若入殮,若頭七(頭七俗名「開魂路」)、若過旬(七日一旬,富裕之家必延僧道或菜公誦經設祭一次)、若卒哭(俗名「撤靈」)、若安葬,必請其披袈裟(袈裟,僧衣也),禮誦彌陀經、金剛經、梁皇懺及血盆等經,以超度亡者。多至十餘僧,少亦一僧。卒哭誦經,有至三五天者(俗名「做功德」);喪主按其勤勞,出資酬謝焉(鄉下僧少,均用道士,間有請禪和者)。
七月盂蘭會,各里廟亦有請僧侶建醮、演放珈瑜燄口,以拯幽魂。此臺之俗例也。法器有錫杖、盂缽、鈴磬、木魚、手爐之類。
道士,臺灣名曰「師公」。不蓄全發,不持齋,大約即巫覡之類。就其家中設壇。凡民間有沖犯土煞者,請其到家作法,名曰「起土收煞」。有命運不佳者,請到廟中祈禱作法,男人曰「補運」,女人曰「栽花換斗」。其大者,城廂及村莊各里廟建三、五天醮事,或作王醮(臺地所謂王爺者,俗傳前朝有三百六十多名進士,同日而死,上帝憐之,命血食四方,故民間有「代天巡狩」之稱。其實不然。如蕭王爺者,碑記謂漢之蕭何,大約古人正直為神,其名有不可考,概稱之曰「王爺」。沿漳、泉舊俗也),必延請道士演科儀、誦經咒、上表章於天曹以祈福。道士表文、牒文、榜文,均自署其銜曰「節度使」(大約醮成於宋代,道居皇帝時林靈素諸人創此名目,故有「節度使」之稱。宋以下無是官也)。捐緣之家,皆豎一燈篙,或二、三丈或四、五丈,篙畔懸一小黃旗,書曰「祈安植福」。夜間各燃一燈,點點紛列,燦如明星,亦大觀也。建三天大醮者,一天火醮、一天慶成、一天祈安。五天、七天大醮者,或多一水醮。醮事既罷之明日,作一小醮。名曰「醮仔」。凡作醮必普度,一切豬羊牲醴酒席果品米膏鉆肉山之類,均極豐盛。董其事者,有主事、主醮、主壇、主普、三官首、天師首、聖帝首、祈安首、慶成首、信士首等各名目。按其捐緣之多寡,分次第焉。普度諸物,公設一份,餘均董事各家自己出金備辦。羅列廟前,以物少者為恥。建醮之前數天,必請天師(天師張姓,相傳漢之張道陵);建醮之後數天,必送天師(緣金多者,糊一黑面鬍鬚天師像,高五、六尺,衣服均用綢緞為之,一日換一色天師壇舖設極工麗焉)。緣金少者,到天壇請泥塑天師而已。法器有銅鈴、法■〈糸索〉、法螺、盂缽、鐘鼓、手爐、木笏等件。
凡僧道設自官府者,分僧綱司、僧會司、道紀司、道錄司各名目,均有品級。祈雨、祈晴,日月食,傳之到官衙寺廟念經誦咒,作禳解諸法。此臺灣之僧道行為也。
菜公、菜婆者,印佛經優婆夷、優婆塞之類。有龍華、金臺、先天等名目,不菇葷,朝夕誦經禮佛,別為一派。另築精舍,佛蜒日大眾一會焉。初入菜堂者,領小乘牒文;二、三年者,領中乘、上乘牒文。聞有秘密咒語,不入其教者,不得而知也。菜公亦能做香花、禪和諸佛事。延請者,不索謝金,送手巾、摺扇而已。此近於僧家者流也。
法官者,自謂能召神遣將,為人驅邪治病,作一切禳解諸法(其派有紅頭師、青頭師之分,其弟子均名曰「法仔」)。神佛出境、淨油及踏火必用之,以請神焉(鋪柴炭於廟前曠地,熾火極盛,執旗幟、鑼少及扛神轎者,一一從炭上行過三次,名曰「踏火」)。為人治病,亦有時應驗。謝貲亦多少不一。餘若男巫、女巫,作種種幻法,亦近於師公者流,合附錄焉。
佛家以虛無寂滅為宗,道家以清淨無為為本,降而至於吞劍、吐火,作種種幻術,已大失本來面目。臺之僧道,尤不足言,有其名而已。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安平縣雜記 官民四季祭祀典禮
- 下一篇:安平縣雜記 住民生活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