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辞赋骈文>> 名山赋

名山赋

云阳山赋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王江陵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湘东名岳,神农故封,耸碧拥翠,雄踞晶宫。引罗霄而亘武中,襟洣水而抱环流。丹崖奇秀,物华绰祥瑞之姿;灵观永隽,人文呈缤纷之态。秦人三洞,七十二峰。山峦紫微之曼妙,体势溶溶;涧谷老君之景胜,石岩蕴风。晴雨霁雪,日泉云松,百步迥异,难辨西东。遂有首辅东阳之诗心,登高作赋;亦出武德思丰之将才,寻山立寺。

若夫探幽览胜,则寻径于阴翳,以沁野芳清香,而窥山间四时。朝而往,暮而归,行休于林以听禽鸟之乐,嬉玩于泉而察流水之情。群峰叠绿,云蒸霞染,幽谷传响,瀑流争豗,诸域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至于五雷池畔,一线天开,佛道合,观音佑,宾主相携,往来朝拜者,云阳灵迹也。仙气氤于清虚,灵峦聚于鸿蒙。乃筑南岳华宫,云阳×,祈丰纳福,仿若蓬莱。行者临峰而谒,卜筮以告圣帝,意诚以感赤松,呈香乞祉,合十肃立前陈,信所愿也。

已而倦鸟思归,云烟绕林,夜幕生而百虫乐也。穴瞑风清,霞催月影,青黛弥迷,星辰辉映。处幽暗以察幻化,耽宁静而觉意明。林霏虽阴,心醉其境;城郭华喧,岂同斯情?徐公妙笔,尽描云阳天趣;涪翁诗语,穷画茶乡丽影。嗟乎,形比衡山,嵑嵑翠碧若屏;势攀南岳,巍巍怪石如林。鄙怀短引,难摹胜地一二;请谒斯山,亲览大观全景。

ps:云阳山位于湖南株洲茶陵县城西2.5km,为茶陵县境内最高峰,其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武功山系,由云阳山、天堂山、杨柳山、岩鹰嘴等几大山头组成,是茶陵县主要风景区。云阳山为湘东名山,它的雄姿秀色,集秀、幽、险、奇于一身,素有“亚衡山“、“小南岳”之谓。 其底蕴深厚,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山。在这里可览七十二峰,可观十大灵岩,可拜岳圣始祖,可沐道佛祥光。

主要景点

云阳仙  云阳仙系佛、道合一的×场所。位于紫峰东腋的峰峡环抱之中,古人称之为“可以避世,可以隐居”的神仙福地。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字涪翁)、元代茶陵藉状元李祁、明代史部主事刘应峰、清代状元肖锦忠、晚清两广总督谭钟麟等历代名人所留题咏甚多。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也慕名前来探幽揽胜。

张良试剑(谓一线天开)  云阳仙左后侧,有一断裂的巨石,高3米,长4米,似被人挥剑居中劈开。刻有“张良试剑”4个正楷大字。据传张良曾随赤松子隐此读书铸剑。刘邦特上山请张良出山,共图大业,张以剑未铸剑劈石,岩石被劈成两半,遂随刘出山。

五雷池  相传古时,云阳山下常遭旱灾,神农命雨师赤松子求雨,屡次求雨,却未下一点雨。后来,发现掌管这一带布雨的龙躲进岩缝睡懒觉。赤松子大怒,使五雷法,将神龙锁在岩缝中,命其向外吐水。这股水汇入山溪,灌溉山下的土地。

观音岩  云阳仙后的五雷池西侧有一高13米,宽7米的自然石窟。窟门上窄下阔,似向侧拉开的帏幕,内置观音石像,故名观音岩。窟顶,石岩倒悬;右侧崖壁断层形成一个宽约1.5米的平台上,上枕一约3-4吨重的巨石,巨石的三分之一悬空,使人感到有随时滚下来的危险,但千百年来稳如磐石。

云阳诸洞  云阳山麓溶洞很多。已见诸史志的有秦人、玉华、真仙、麻叶诸洞。南麓有秦人三洞,今下洞可入。洞中钟乳石遍布,堪称奇观。入洞犹入大厅,“厅”高3至4米,阔10余米,左有溪流潺潺而过,离洞13米处,石乳倒县,状若莲花倒垂,又似牛肝马肺,当地人称之为“牛肝马肺”,下有钟乳上突,列为廊、柱。西麓的平水乡水源村溶犹多。当地人称“水源仙洞九十九。”其中麻叶洞自徐霞客考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后,名播遐迩。

云阳山×  始建于南北朝。宋淳熙十年(1183),改建为云阳仙×,开山道祖是陈善宗。南宋末,改建为紫微书院。明代先后改为云阳寺、旌忠书院、云阳仙×。此后一直是云阳仙×。“文化大革命”期间,在“破四旧”运动中,神像被捣毁殆尽。1989年,修复了古南岳宫、慈航殿、三官殿和山门牌坊等部分建筑。2006年,按照明、清时的形制,重建原有的宫、殿。

云阳仙历经千多年沧桑,时为佛寺、时为×、时为书院。尽管如此,都设南岳宫,主祀南岳圣帝。让南岳圣帝与佛祖、道祖同受一炉香,甚至与孔圣人同受人们朝拜,相安无事,和谐共处。形成云阳山一个奇物的文化现象。其所以佛教、道教、儒家都看中了这块地盘,将此视为“风水宝地”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块地盘是云阳山灵脉郁结之处。民间则认为,南岳圣帝因为看中了这块地盘,所以在这里建造南岳宫,人们认为圣帝看中的地方肯定有“灵气”。这块地盘三面环山,背面的山较高,左右两山较低,像一张朝东摆放的“靠背椅”。民间传说把这“靠背椅”渲染得神乎其神。说这里原来没有后面的山和左、右的山环抱。后来,偷偷下凡到云阳山天鹅湖洗澡的仙女,见南岳宫建在峰下,洗澡不便,于是扔下三坨湿泥巴,变成了山,遮挡视线。 于是,云阳仙×又有了几分“仙气”。

云阳仙古南岳宫后左侧有五雷池、试剑岩、观音岩、一线天等4个岩泉景点。这4个景点连为一体,各逞风采。

白云寺  白云寺原名白云庵,民间称之为白云仙。元代及元代以前原是个默默无闻的山野小庵,到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声名鹊起,香火兴旺。原因是曾任云南镇守使的段文看中了这块地盘。段文,字思丰,朱元璋定鼎天下后,时任茶陵卫千户的段文被征调云南戍守,屡建战功,授明德将军,洪武十九年(1586)晋升武德将军。据说段文年青时,有一次登微峰途经白云庵时,忽然听到一声巨响,只见紫微峰山腰崩裂,露出一个巨石,象威武的将军屹立山腰。茶陵民间流传一句话:“云阳山笑,将军出。”茶陵方言把山崩裂说成“笑”。 段文受到惊吓,不知是祸是福,便进白云庵抽了一签。和尚见他抽的是上上签,连连祝贺:“恭喜恭喜:‘云阳山笑将军出’这句话要在你身上应验了。”他听了和尚讲的这番话,还是不太相信。和尚说,紫微峰是云阳山的灵峰,白云庵坐落在紫微峰下,是灵峰的基座。在这里遇见“云阳山笑”,是会应验的。段文从此有个想法,若有出头之日,一定要重建白云寺。 洪武二十年(1387),段文解甲归田后,捐银三千两,重建白云寺,劝捐庙产田400多亩。白云寺从此红火起来,僧侣最多时有两百多人。现在的白云寺是1992年、2008年按原有形制分期修复的。白云寺前的野生茶古代很有名,称为“白云茶”,是寺僧饮用和招待香客用的茶茗。

紫微峰与祈丰台  紫微峰海拔864.7米,是云阳山第二高峰。峰巅崖壁险峻,奇岩怪石嶙峋,如蹲如立、若跃若腾,峰侧岩柱林立。徐客霞在《楚游日记》一文描述紫微峰:“石崖高穹,峰笋离立。”

紫微峰是最佳的观景点,素有“一峰观三县”之说。东观茶陵县城,南眺安仁熊耳山,北望攸县。登峰远眺,层峰叠嶂,耸碧拥翠,势若绿潮奔涌,尽呈眼底。如遇雨过初晴,群峰如洗,格外秀润,半露云海之上的秀峰,如座座蓬莱仙岛。清代诗人谭兆鸿《紫微峰》(集唐句)把“紫微翠”景观描写得十分壮观:“俯视但一气,诸峰尽觉低。阴阳割昏晓,残雨隔虹霓。石磴平黄陆,层浪枕碧溪。更起天路近,客到与云齐。”

远望东方,茶陵“八景”之首的“洣水环流”景观历历在目。——洣水好似从蓝天飘逸而下的银绸,汇文江、茶水,半抱茶陵城,流经云阳山洪山庙峡谷,悠悠北去。因文江、茶水两条支流有时略带浑黄,因此形成“金线吊葫芦”的奇观。夜幕降临,山城华灯竞放,与环城的米水、与灿烂星空交相辉映,多姿多彩,令人神往。有的诗人把此时此景中的茶陵比作“水晶宫”:“嵑嵑云阳第一峰,翠微满眼玉玲珑。洣水南来西复东,北流宛转与环同,鄂王城在水晶宫。”(岳飞曾驻兵茶陵城,所以称茶陵城为“鄂王城”)。

紫微峰又是一处观日出的好地方。清晨,云海茫茫,势若涌潮,红日喷落而出,云蒸霞染,似乎举手可掬。使人走进“日照紫微云拂槛,潮奔石磴霞染衣”的意境。明代诗人罗懋赞美“紫微晓日”;“日上扶桑海气红,紫微朝爽出鸿濛。王矞瑶飞瀑泉声脆,翡翠凝寒树影重。鸦带曙烟来旷野,雁拖秋色过晴空。八弦洞彻清虚处,仿佛蓬莱第一峰。”不少游客为了在紫微看日出,先一天便登峰野餐、夜宿,一睹紫微日出为快。

紫微峰是云阳山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正阳峰(海拔963.2米)。紫微峰虽不是云阳山的第一高峰,但是因为它雄奇挺拔,风光秀美,所以名气很大,称之为“嵑嵑云阳第一峰”。除此之外,就是它的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每块岩石、每处石窟,甚至山形山貌都融合了浓厚的文化元素,都附载着神奇的故事。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