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垒阁赋
【繁体】 作者: 冯再光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五千年巴蜀洞天,八百里青城福地。钟灵而生人杰,窈然而滋物丰。山蕴水灵,水助山名。堪称古蜀名郡,亦谓天府之源。戊子震魔,撕山毁屋。山水悲怆,世人呜咽。举国施恩,民众奋勇。历难不屈,城貌更美。庚寅破土筑阁,壬辰中秋竣工。从此玉垒山高,一览众景有处。后有重山作盾,前有宣化守关(注1),左膀千佛护佑(注2) ,右臂老君映辉(注3)。嗟乎!昔有江南三楼,今添玉垒阁也!融岳阳滕王黄鹤之灵气,集文正王勃李白之文风。凭阁寻古,依栏觅今。临风感怀,胜景沓来。
鹤歇楼瓴,鹭掠飞檐,风敲钟铃,云应福音。楼立六层,列类有序。拾级而上,渐入佳境。千秋丰碑,宏图历历,勋业成于艰难。厚重人文,山长水阔,只因青城锦绣。明月清风,典故叠出,浩然青史生辉。唐风宋雨,诗词万篇,雕栏浸染书香。汉关苍雄,礼乐雅集,仪范彪炳华夏。秦水流金,征马嘶鸣,磅礴气势于耳。阁中藏宝,件件醉眼。青铜器释文明,青花瓷展绝技,木雕工精,书画瑰玮。天下新阁独尊,唯玉垒阁是也!登顶揽胜,神思飞扬。泰象万千,顿思先贤。
大禹治水,决山疏浚,开先河之勇,作来者之鉴。蜀开明氏,劈玉垒山,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注4)。李冰携子挥神斧,率众成就千秋功。离堆让道,鱼嘴分流,飞沙溢洪,宝瓶引水,杩槎阻澜,笼石夯岸。奕世戴德,功昭蜀道。人敬为神,建祠塑金。古城因堰而名,蜀中因水而兴。人工奇迹,世上罕见,古今中外,叹为观止。历经沧桑,效能不减。其理衍道,道行天下。张陵客蜀创道(注5),天师洞中著书。弘扬老庄,光大太极。 于是风流接踵,山水相携闻名。子长实察江堰,史记大书河渠(注6)。孔明设兵护堰,是为蜀之农本(注7)。吉当普,用铁石,治堰法,启后人(注8)。施千祥,铸铁牛,牛失踪,千古谜(注9)。丁宝桢,集余银,通济桥,跨内江(注10)。张沅毕其精力,奠基现代工程(注11)。贺龙率军岁修,将帅韬略盖世(注12)。邓公兴致勃勃,题写造福万代。历代人杰,亘古不朽。山河有心,世代铭记。
回望峰峦,梦牵远古。骚人墨客,倜傥而至。太妃梦魂青城。钱起知君对酒。杜甫游目俯江。薛涛诗传步虚。唐俅诗瓢漂渠。赵抃背琴肩酒。去非衔杯称贤。谦之纵谈百代。放翁狂吟散落。致能题诗刻岩。白逊神游仙乡。大有水边行杯。曾丰梦寐八年。陈晔服椒作歌。荫塘育英才,悲鸿留丹青。百赋难书世上事,一阁可纳天下人。
沃壤广袤,善水何止灌县?峻岭逶迤,莽林岂限青城?润枯泽田,乃此堰宏德。感恩回馈,是斯民向心。 朝阳中,楼宇竞秀。春雨后,草木争芳。落霞依山,飞鸟寻巢;长天触水,游鱼归穴。夜罩楼阁,霓虹祥明,雾锁曲径,峥嵘暂掩。于阁瞰城,长空煌熠,管弦隐约,人间天上。于城瞭阁,磐若巨佛,祥瑞端庄,崇而神往。噫嘻!青城山下都江堰,玉垒峰上玉垒阁。山水与人共荣,斯阁与城同辉。拜水问道,励志抒怀,游得满胸,快哉乐哉!
注释:
(1) 老君阁建筑群包括东华殿等处。其中东华殿的一百平方米,长五间,中祀东华帝君,左右龛分祀吕纯阳及锺离权。老君阁于一九九二年秋兴建,历时三载竣工.(2)千佛塔位于都江堰市北5公里灵岩山灵岩寺左侧。此塔系唐开元年间(713-741),印度(名称替换)阿世多尊者重建灵岩寺时修建。共13层,下大上小,各层雕满结枷跌坐佛像,故称千佛塔。下三层佛像刻有莲坐项光,以上各层依次缩小。像高数厘米,精雕细刻,衣纹清晰,神态慈祥,总共约800余尊。塔顶饰莲花瓣两层,上置莲座,置铁铸释迹牟尼佛座像一尊。(3)宣化门位于都江堰新城区与古城区的分界线上,成为都江堰新老城区的分界处,游客进入都江堰古城区,都要从这座城楼下穿过。(4)古蜀杜宇时代,“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华阳国志卷三》。(5)公元126年,鹤发童颜的张陵率弟子数人入蜀,先后撰写并完成了《黄书》、《道书》等十四道书,并以符水等治病,发展(名称替换)。
(6)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字子长)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7)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8)吉当普(一作吉达布),蒙古人,中国元朝官员。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出任四川肃政谦访使,在任时主持重修都江堰。他第一个将堰体由竹笼结构改为铁石结构,对后世治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施千祥铸铁牛鱼嘴,并在铁牛身上铭文:“问堰口,准牛首;问堰底,寻牛趾;堰堤广狭顺牛尾,水没角端诸堰丰,须称高低修减水。”使铁牛起到量水、修堰的作用。
(10)清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大修都江堰,修缮完毕,丁宝桢打开钱库和粮仓看了看,钱粮均有积余,大约还有一万多两银子。丁宝桢选择了建桥,用一万两银子沟通了内江两岸的文明。 一年后,一座木结构,瓦盖房廊,飞檐翘角的“通济桥”在内江上建成了。通济桥“雁齿凌空,直指南道”,于是人们便称她为“南桥”。
(11)张子聪,字沅,曾担任四川省水利知事。1915年4月,张沅作为简任技正(总工程师)被派驻灌县,经实地考察,绘制了都江堰流域第一张平面图。此后长期担任都江堰工程处处长。1933年8月25日,四川叠溪发生了7.5级大地震,震后堰塞湖溃决的特大洪水彻底毁灭了都江堰。1935年,张沅担任了主持重修都江堰的历史任务。他采用现代科技和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固定了“鱼嘴”,奠定了现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础。
(12)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入川后贺龙司令员指出,要先抢修都江堰,把已延误的岁修时间抢回来。12月29日,成立都江堰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整个岁修工程于1950年3月底全部完工。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