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良将赋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江湖浪子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兵法》有云:“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因谓,将之强弱、愚智、才能、品德皆可决定成败。恃强、蕴智、有才、尚品之将,战胜攻取,无往不利;势弱、顽愚、无才、屑德之将,进攻退守,临阵必失!故,国之将帅,应谨择慎选,勿以一时之激,而使万千士命,毁如齑粉也!
昔者,子胥①忍父兄之仇,后为吴大夫,佐吴王,使吴而成五霸之一。赵括②总纸上谈兵,后成赵统帅,替廉颇,致赵四十万士被坑。此成败之因,一者蕴智而用其智,一者无才而用其才,吴为春秋之五霸,赵使上万士被坑杀。再者如马谡③,兵书烂熟于心,而实无大略,街亭一役,蜀汉三军,无功而返。诸葛顿足长叹:“大势去矣!”又者如薛礼④,出身山下寒窑,而文武全才,太宗征东,唐王大军,势如破竹。天子颔首大喜:“真乃应梦贤臣也!”此成败之因,一者蕴智而不用智,一者有才而尽其才,蜀汉丢一统之机,大唐挽分裂之疆。如此例例,不可胜数。皆在明君能否识人之任用、善用、尽用也!而善用人之君,成一统昌盛之业,史册流芳;毋善用人之君,失大定江山之遇,悔之已晚矣!故此,明君不可不明察慎思也!
用佞臣,弃忠良,此衰败而难兴盛之由;任贤臣,摒小人,此兴盛而不倾颓之因。是故有道之君,而建万世之基;无道之君,而毁百代之功也!成败之所由,于人才之尽用;盛衰之因系,在奸佞之亲近。历朝历代,无奸佞之不存,而在明君之识辨;又盛又衰,非贤臣之不生,亦在明君之善用。
忠臣者,忠君爱国为民之臣也;良将者,开疆拓土百胜之将也!国无忠臣,则奸佞小人势盛;朝无良将,则边疆内土不宁。忠臣与良将何来?非大言不惭而实无大将之才者而来,乃腹有韬略而胸怀大志有才之人中来也!亦在乎君有识人之明者矣!
噫!忠臣良将,于公于私,有之则益;奸佞小人,于家于国,有之则害!是若,任忠臣、择良将,而国不兴未之有也;亲奸佞、近小人,则国不衰亦未之有矣!盛衰之道,成败之理,甚易明也!望明君切记之!
注 :①、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②、赵括:(?-前259),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
③、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后来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被称为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但马谡却于诸葛亮北伐时因作战失误而失守街亭,因而被诸葛亮所斩。
④、薛礼:(614年-683年),字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唐朝贞观年间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政治家。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薛安都之后,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随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