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散文名篇>> 明清朝代

明清朝代

上方山四记

以稿换稿】  作者: (明)袁宗道   发布: 2014年06月20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自乌山口起,两畔乱峰束涧,游人如行衖中[1]。中有村落、麦田、林屋,络络不绝。馌妇牧子[2],隔篱窥诧[3],村犬迎人。至接待庵,两壁突起粘天,中间一罅,初疑此罅乃狖穴蛇径,或别有道达颠[4],不知身当从此度也。前引僧入罅,乃争趋就之。至此游人如行匣中矣。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5]。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屡踄屡歇[6],抵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7],自汲井中[8],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9],睥睨栏楯俱备[10];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11],余不能悉记也。

自欢喜台拾级而升,凡九折,尽三百余级,始登毗卢顶。顶上为寺一百二十,丹碧错落,嵌入岩际。庵寺皆精绝,莳花种竹[12],如江南人家别墅。时牡丹正开,院院红馥,沾薰游裾[13]。寺僧争设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煮,芳香脆美。独不解饮茶,点黄芩芽代[14],气韵亦佳。夜宿喜庵方丈,共榻者王则之、黄昭素也。昭素鼻息如雷,予一夜不得眠。

毗卢顶之右,有陡泉。望海峰左,有大小摘星峰。大摘星峰极高。一老僧说,峰后有云水洞,甚奇邃。余遂脱巾褫衣[15],导诸公行。诸公两手扶杖,短衣楚楚[16],相顾失笑。至山腰,少憩,则所为一百二十寺者,一一可指数。

予已上摘星岭,仰视峰顶,陡绝摩天,回顾不见诸公,独憩峭壁下。一物攀萝疾走,捷若猿猱,至则面目黧黑,瘦削如鬼,予不觉心动,毛发悚竖。讯之,僧也。语不甚了了,但指其住处。予尾之行,入小洞中,石床冰冷,趺坐少顷[17],僧供黄茅汤,予啜罢,留钱而去,亦不解揖送[18]。诸公登岭,皆称倦矣,呼酒各满引。黄昭素题名石壁。

蛇行食顷[19],凡四五升降,乃达洞门。入洞数丈,有一穴甚狭,若瓮口,同游虽至羸者[20],亦须头腰贴地,乃得入穴。至此始篝火,一望无际,方纵脚行[21]。数十步,又忽闭塞。度此则堆琼积玉,荡摇心魂,不复似人间矣。有黄龙白龙悬壁上;又有大龙池,龙盘踞池畔,爪牙露张;卧佛、石狮、石烛皆逼真。石钟、鼓楼,层叠虚豁,宛然飞阁。僧取石左右击撞,或类钟声,或类鼓声。突然起立者,名曰须弥[22],烛之不见顶。又有小雪山、大雪山,寒乳飞洒,四时若雪。其他形似之属,不可尽记。大抵皆石乳滴沥数千年积累所成。僮仆至此,皆惶惑大叫。予恐惊起龙神,亟呵止,不得,则令诵佛号[23],篝火垂尽,惆怅而返。将出洞,命仆敲取石一片,正可作砚山[24]。每出示客,客莫不惊叹为过昆山灵壁也[25]。

从云洞归,诸公共偃卧一榻上。食顷,余曰:“陡泉甚近,曷往观[26]?”皆曰:“佳。”遂相挈循涧行[27]。食顷至。石壁跃起百余丈,壁淡黄色,平坦滑泽,间似五彩。壁上有石,若冠若柱,熟视似欲下堕,使人头眩。壁腰有一处,巉巉攒结,成小普陀[28],宜供大士[29]。其中泉在壁下,泓渟清澈[30],寺僧云:“往有用此水熟腥物者,泉辄伏。至诚忏谢[31],复涌出如常,故相传称圣泉。”余携有天池茶[32],命僧汲泉烹点,各尽一瓯[33],布毡磐石,轰饮至夜而归。


注释:

[1]衖(lòng):通“弄”。小巷。[2]馌(yè)妇:给种田人送饭的妇女。牧子:放牛羊的孩子。[3]窥:偷看。诧:惊异。[4]颠:通“巅”,山顶。[5]踵:脚后跟。[6]踄(bù):行步。[7]郭索:蟹爬行的样子。[8]自汲:自己在井中取水。[9]敌楼:城楼。[10]睥睨(pì nì):城上短墙。栏楯(shǔn):即栏杆。[11]趺(fū):花萼。[12]莳(shì):移栽植物。[13]游裾(jū):游人的衣袖。[14]黄芩(qín):草本植物,根可入药。[15]褫(chǐ)衣:脱去衣服。[16]楚楚:鲜明整洁。[17]趺坐:从足交叠而坐。[18]揖送:拱手相送。[19]蛇行:曲折而行。食顷:约一顿饭时间。[20]羸(léi):瘦弱。[21]纵脚:放开脚。[22]须弥:佛教传说山名。[23]佛号:佛的名号。通常诵“阿弥陀佛”。[24]砚山:砚的一种。依石的天然形状凿成,刻石为山,砚附于山,故名。[25]昆山:昆仑山,相传产美玉。灵壁:今属安徽,产大理石。[26]曷:何不。[27]挈(qiè):提携,率领。相挈:作伴。[28]普陀:普陀山。在今浙江舟山群岛,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9]大士:指观音菩萨。[30]泓渟(hóng tíng):水深而积聚不流。[31]忏谢:忏悔认罪。[32]天池茶:浙江天目山所产的茶。[33]瓯:杯。[34]轰饮:闹酒,痛饮。

本文选自《苏白斋类集》。上方山在北京房山县,原是北方佛教胜地之一。本文是作者浏览上方山的四则短记。其一写从乌山口到欢喜台;其二写从欢喜台登毗卢顶;其三写云水洞;其四写陡泉。全文一处一景,语言简洁明快,尤其是描写云水洞奇观,刻划细致真切;文中穿插以僧人生活情景,更显示出此地多佛寺的特色。作者心境闲淡,随笔而记,却自然有趣。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