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师生交流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11月07日 阅读: 次
在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观念需要转变,教育手段需要更新,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师生交流。如何进行师生交流已成为新时期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现就如何进行师生交流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对师生交流的理解
教学活动的过程总是与师生交流相伴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施教学,学生经历学习。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与学活动的场所。师生之间通过知识的教授与接受、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技能的指导与掌握等形式进行着互动。这些互动我认为就是交流。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否畅通、融洽,是决定教学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教学效果高低的关键。
二、师生交流现状
1、教育观念陈旧,部分教师凭借二、三十年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师生交流微乎其微。
2、对“4+4n”教学模式掌握的不充分,课堂教学互动少,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过程。
三、师生进行交流的切入点
1、教师应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
4+4n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师生交流的平台。4+4n教学模式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 教师在课堂上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者、导演者”。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老师“给水喝”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找水源”进行喝水。这样,师生就有可能实现良好的交流。
2、设计好师生交流的有效对话。
师生交流必须有话可谈,即必须有共同的“话题”,也就是不断向对方质疑问难。设置有效的对话主题,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师生能够较好交流的前提。否则,师生就无法正常交流。于是,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对话,切不可“没话找话”地设计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疑而问。
3、教师要找准位置。
《新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的,要实现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4、 激励是师生交流的助推器。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激励学生,用教师情感的推动、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流而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以上是我对怎样进行师生交流的一点想法,供大家参考,望大家批评指正。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只坐一个座位
- 下一篇:师生有效沟通案例——沟通从爱开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